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海洋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自行分离的翘嘴鳜微卫星序列(GenBank登录号:DQ789247-DQ789306)设计并合成20对微卫星引物,对鳜属鱼类4个物种即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暗鳜共80个个体进行了物种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大小在80-301bp之间.它们在4个物种中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0%、75%、85%和85%,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9,属于高识别力的微卫星遗传标记系统,可以用来进行鳜属鱼类物种的鉴定分析.UPGMA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鳜与暗鳜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可归属于第Ⅰ类;大眼鳜为第Ⅱ类;斑鳜独自为第Ⅲ类.本研究可为鳜属鱼类的分类及进化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提供理论支持,为野生原种鳜类遗传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估以及鳜类优良的种质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鳜(Siniperca chuats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为鳜属中3种主要经济鱼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相似的生活习性,但生长性状差异较大.为探索3种鳜鱼生长差异与基因差异间联系,以野生群体为材料,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等方法,对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生长激素(GH)基因进行了多态性检测与分析.在第一内含子、第二内含子前段、第二内含子中段微卫星序列及第三内含子中均检测到多态性.各区域共检测到25种长度类型,其中4种为鳜与大眼鳜共有长度类型,3种为鳜、大眼鳜与斑鳜共有长度类型,其余18种为各物种特有长度类型.各区域长度类型共组成14种单倍型,无种间共有单倍型.序列长度差异主要由重复序列及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形成.在第1内含子3'端-6位与第3内含子5'端+16位各发现一处靠近剪接位点的序列差异.根据多态性检测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鳜与大眼鳜先聚为一枝.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确认鳜鱼GH基因差异与生长性状间联系,并利用基因差异进行鳜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