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流动系数3个参数,将流动单元划分为E、G、P 3类,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的三维模型;分析了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样式与侧向分割特征,探讨了流动单元的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认为:1G类流动单元为骨架流动单元,其平面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E、G类流动单元沿水下分流河道中心分布,P类流动单元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边缘;2隔层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泥岩,界面类型为沉积界面;岩性夹层为砂体内部发育泥质条带或泥砾,物性夹层是由成岩作用形成的非渗透岩层;3中期旋回中上部的SSC1~SSC2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单一型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在侧向上直接与非渗流层(隔层)接触,流动单元与隔挡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4中期旋回中下部的SSC3~SSC5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复合型流动单元,流动单元之间在侧向上没有明显的分隔界面,只是侧向相邻流动单元的渗流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的幕式特征及控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濮凹陷古近纪的沉降史分析,揭示了该区古近纪断裂活动的幕式特征,探讨了断裂活动的幕式特征对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指出古近纪的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五幕式特征,即初始活动期(Es_4)、快速活动期(Es_3~4)、衰减期(Es_3~3)、再活化期(Es_3~2-Es_2~2)及收缩期(Es_2~1-Ed);断裂活动的幕式特征直接控制着盆地古近系的三级层序界面和沉积演化特征;断裂活动的五幕式特征直接控制着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应形成初始断陷期(Ek-Es_4)、快速断陷期(Es_3~4)、衰减期(Es_3~3)、再活化期(Es_3~2-Es_2~2)和收缩期(Es_2~1-Ed)。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了砂体对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在基准面旋回与流动单元层次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等三个参数,将流动单元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分析了隔挡层类型、小尺度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样式与侧向分割性,探讨了流动单元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认为:①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A/S值直接控制砂体与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与侧向分割样式;②基准面旋回直接控制小尺度流动单元的类型、发育位置、规模及横向连通性;③在LSC2长期旋回内,随着可容空间和A/S值的增加,中期旋回流动单元的类型呈现由劣到优的变化趋势;④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内,随着可容空间及A/S值的增加,流动单元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变差,垂向厚度变小、横向延伸距离变短、侧向上的连通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4.
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流动系数3个参数,将流动单元划分为E、G、P 3类,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的三维模型;分析了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样式与侧向分割特征,探讨了流动单元的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认为:①G类流动单元为骨架流动单元,其平面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E、G类流动单元沿水下分流河道中心分布,P类流动单元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边缘;②隔层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泥岩,界面类型为沉积界面;岩性夹层为砂体内部发育泥质条带或泥砾,物性夹层是由成岩作用形成的非渗透岩层;③中期旋回中上部的SSC1~SSC2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单一型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在侧向上直接与非渗流层(隔层)接触,流动单元与隔挡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④中期旋回中下部的SSC3~SSC5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复合型流动单元,流动单元之间在侧向上没有明显的分隔界面,只是侧向相邻流动单元的渗流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