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庆芙蓉洞上覆泉水—滴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泉水、洞穴滴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要素的系统监测,发现芙蓉洞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稳定同位素变幅远小于上覆泉水.其中滴水与泉水的δ18O变幅分别在-7.7‰~-6.8‰和-12.4‰~-4.7‰之间.洞穴滴水和岩溶泉水之间并未出现协调的季节变化规律.另外重庆地区10月份降水状况对上覆泉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明显.分析表明洞穴系统上覆基岩的厚度和包气带含水层的调蓄作用对洞穴滴水的同位素不变化影响巨大,平滑了其中的月季变化信息,在利用洞穴沉积物重建高精度古气候信息要对其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2.
利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新太古—古元古代变泥质岩类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变泥质岩与同时代火山岩物源成因关系,探讨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古老基底原始古陆系统的隶属问题.结果得出:新太古—古元古代时,阿尔金和东昆仑两造山带基底属同一古陆系统的不同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塔里木、柴达木、阿尔金及东昆仑应为同一古陆体系或古陆块.  相似文献   
3.
重庆芙蓉洞土壤带Mg和Sr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2010年对重庆武隆芙蓉洞上覆土壤带的定点监测,收集土壤渗透水,结合当地气温、降水量、土壤地球化学组成和土壤粒度组成,探讨气候条件和土壤层对渗透水中Ca,Mg和sr元素浓度以及Mg/Ca,St/Ca和M∥sr比值的影响.数据显示土壤渗透水量可以快速反映地表降水量的变化,冬季和春季时(旱季)土壤渗透水在土壤中滞留时间延长是导致Ca,Mg和Sr浓度在4月出现高值的主要因素.土壤渗透水中Mg/Ca比值随着土壤渗透水滞留时间的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升高,而Sr/Ca比值与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不明显.植物生长活动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强度大于对Sr元素的吸收,并且Mg的溶蚀能力相对于Sr更易于响应温度的升高,由此导致Mg/Ca与Sr/Ca比值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冬春旱季时土壤渗透水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导致了Mg/Sr比值在4月出现高值;而Mg/Ssr比值在7月和8月出现高值则是因为在温度升高的情形下渗透水对Mg的溶蚀相对于Sr更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34个/m2和398.3 g/m2;各流路区域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786~1.409,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32~0.462,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216~1.692。平均密度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各采样站位物种相似度较高。黄河入海改道、防潮坝建设工程以及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分布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