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搜集中医疏肝和胃法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RE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检索时限为2008—2018年。利用 Cochrane 5.1.0 提供的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 RevMan 5.3 软件对疏肝和胃法治疗RE的总有效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608例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75,95%CI (2.34,6.01),P<0.00001];1年复发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OR=0.21,95%CI (0.09,0.48),P=0.0002]。 结论:疏肝和胃法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RE临床疗效确切,且能降低复发率,优于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主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相位对比Micro-CT研究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并探讨该技术对在体内耳微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成年小鼠,麻醉后处死;应用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扫描小鼠双侧内耳;重建CT数据,像素点大小9μm;进行图像重组,得到像素点尺寸不同的CT图像。结果:在像素点大小为9μm的CT图像上,可清晰观察耳蜗蜗轴、骨螺旋板、椭圆囊斑、球囊斑等微小结构;像素点大小为36μm的图像仍可显示以上目标结构;像素点大小为54μm的图像上,各微小结构边缘不太清晰,只可显示其轮廓;像素点大小为72μm的图像上,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已不可见。结论: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对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成像具有明显优势,且在像素点尺寸不大于36μm的条件下,相位对比Micro-CT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在体小鼠内耳微小结构。   相似文献   
3.
COVID-19虽以肺部表现为主,但该病除累及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尤以对骨肌系统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纳入33例有入院、出院及1年后随访胸部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分析其骨及体质成分特征,共纳入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各2、8、19和4人,无危重型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29.5±9.6)d,平均随访时间为(423.0±53.6)d。入院、出院及1年后胸椎骨密度未见明显变化;胸12~腰1椎间隙层面腹部皮下脂肪、腹腔内脂肪及腹部总脂肪面积亦未见明显变化。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组患者入院及1年随访胸1~胸12平均BMD高于普通型及重型组;普通型及重型组患者入院及1年后随访腹腔内脂肪面积及腹部总脂肪面积大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组。本研究首次探索COVID-19对骨肌系统的影响,提示感染COVID-19一年后,并未导致患者胸椎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MRI表现,探究初诊患者影像特征与血清IgG4、IgG水平的关系。方法:总结50例IgG4-SC初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通过MRCP观察病变分型、管腔狭窄形态与扩张程度;增强MRI和CT观察管壁增厚、强化模式及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分析基线血清IgG4及IgG水平与胆管病变和合并其他IgG4-RD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初诊41例MRCP见Ⅰ型IgG4-SC 28例,Ⅱa型11例,Ⅲ型、Ⅳ型各1例;肝外胆管狭窄端呈漏斗状37例、截断状4例,狭窄段均为长狭窄(≥1.0 cm),其中1例胰腺段狭窄伴憩室样外凸;狭窄上游胆管扩张37例,不扩张4例。初诊42例增强MRI/CT均显示肝外胆管壁连续性增厚,15例见肝内胆管壁弥漫性增厚,管壁增厚呈向心性。50例IgG4-SC均合并AIP,其他受累器官还包括肾19例、涎腺7例、腹膜后纤维化5例、肝4例、肺4例、前列腺2例、硬化性纵隔炎2例、胆囊壁增厚20例及上腹部淋巴结肿大15例。基线血清IgG4、IgG水平升高与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呈正相关,而与胆管壁厚度、狭窄段长度不相关。结论:胆管局限性狭窄伴上游胆管扩张或不扩张以及管壁弥漫性增厚是IgG4-SC初诊患者的特征性MRI和CT表现。基线血清IgG4及IgG水平升高与胆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而与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局部并发症急性坏死性积聚(ANC)的影像特征,探讨影响ANC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AN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CT或MRI上观察ANC的影像特点,将其转归分为吸收组与包裹性坏死(WON)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ANC平扫CT均呈斑片状不均匀低密度影,其内见小灶性类圆形等、低密度混杂影(23例)及脂肪低密度影(22例);19例ANC在平扫MRI均呈T1混杂低信号、T2混杂较高信号,其内FS T2WI可见低信号碎片影。3例(9.7%)合并局部感染,12例(38.7%)合并出血。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其周边可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或线样强化。对31例ANP患者随访(中位137天)显示,12例(38.7%)ANC完全吸收,19例(61.3%)形成WON,吸收组与WON组在坏死是否累及胰腺、累及胰腺部位、坏死体积、MCTS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C在CT表现为不均匀液体密度,MRI呈不均匀信号影,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但其周边组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随访显示ANC可完全吸收或形成WON,并与多个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