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为研究Park-Ang模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依据等效荷载法原理将构所受到的有效预压力作为轴向压力,并以此来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轴压比;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情况,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拟静力试验,利用1st Opt软件对Park-Ang模型参数β进行非线性拟合;最后,根据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利用本文修正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Park-Ang模型参数β计算其损伤,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验证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年龄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铝、富碱、准铝质—弱过铝质、贫钙、低镁,10 000×Ga/Al比值较大,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及Zr、Y、Ga等元素,Sr、Ba强烈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图呈现典型的右倾"海鸥型"等,并且在A1-A2...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坊子分局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注重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入手,围绕深度、力度、广度、满意度“四个度”,建立起了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的党务公开工作新机制。一是在公开内容上,有理有据挖掘深度。为突出党务公开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局结合工作实际,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有机联动,从党的建设到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汛期到来的实际,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坊子分局不断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范力度,强化应急处置,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强化组织领导,提升防范意识。该局进一步充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业务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针对汛期到来,地质灾害易发的实际,潍坊市坊子区本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争早抓主动,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安全和防治212作,确保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6.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出露较好,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岩性组合可划分为3段:藻白云岩段、高家山段和碑湾段,其中高家山段风暴沉积发育,为本文研究重点。风暴沉积构造特征在高家山剖面和狮子崖剖面各不相同,高家山剖面丘状交错层理发育,为风暴沉积典型特征;狮子崖剖面碎屑岩沉积可见底面构造、粒序层、水平层理现象等,灰岩层发育水平层理。通过野外实测、室内薄片鉴定等,认为高家山剖面高家山段中部化石层位为海水较浅的近源风暴沉积,而狮子崖相应层位为相对海水较深的远源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7.
以Q型系统聚类分析(以组内连接为聚类方法,相关性为计算模型)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花岗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地区花岗岩(氧化物)定量分类系列模型",将西秦岭地区花岗岩分为3大类共8小类。分类结果偏重于找矿分类,依据其与西秦岭地区铜矿、铅锌矿、金矿等依据空间关系(距离岩体3 km以内),寻找"成矿相关岩体",确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东南沿海县域国土资源利用的特点,选取对东南沿海县域用地影响较大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河流水系、城市聚集效应、交通条件、土地利用条件等主要限制要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基于GIS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定单元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定分值,从而划分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晋江市Ⅰ级适宜建设国土面积占比高达67.96%,且Ⅰ级适宜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都广泛分布,说明晋江市国土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至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了七批共240处国家地质公园。随着国家地质公园数量的增长,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凝聚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具有空间集群分布的特征;分布的高密度地区为1个带状区域和4个块状区域。通过对不同阶段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重心向北迁移、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日趋紧密。地质构造条件、地质公园的旅游化以及拟建地政府部门认知水平是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利用历史疫灾史料,建立疫灾时间序列,使用历史断面分析、因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过去2720年疫灾流行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疫灾流行的频度和强度有长期上升趋势,温暖期形成疫灾低谷,寒冷期形成疫灾高峰。② 中国疫灾流行总体以夏、秋季为主,但有阶段性差异,15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疫病种类增多,疫灾频度提高,疫灾的季节性差异逐渐不显著。③ 中国疫灾波动周期主要有620~610 a、320~310 a、230~220 a、170 a、90 a等,它们大都是12 a或11.2 a的倍数,反映了“十二地支”周期的存在和太阳黑子活动对疫灾周期的重大影响。④ 过去近3000年里,中国累积的疫灾广泛度为93.51%,疫灾厚度达16.86层,东南半壁的疫灾比西北半壁的频繁得多、严重得多。⑤ 中国疫灾区域拓展与土地开发同步,疫灾重心变迁受经济重心的牵引,南宋以前由北向南迁移,南宋以后由东向西迁移;外来疫病输入对疫灾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⑥ 疫灾流行既是自然生态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疫灾时空分布变迁反映人地关系变迁,人口稠密区、交通沿线区、都城周边区、自然疫源区、灾害频发区都是疫灾多发区。⑦ 地理环境分异奠定疫灾空间分异,高温、高湿、低海拔地区疫灾易于流行;自然灾害对疫灾具有诱发作用,灾害频繁区也是疫灾频发区,灾害频繁期也是疫灾频繁期;气候变迁影响疫灾波动,寒冷期疫灾多发,温暖期疫灾少发;人口增加带来的土地开发和人地关系紧张,加剧疫灾的流行;疫灾与战争如影随形,战乱频繁期也是疫灾频繁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