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但过去相当多的研究是从气候概念来理解季风的.实际上,各年季风的起迄日期有早有晚,而强度也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我国各地的旱涝灾害.因此从个别年来研究季风,并探讨形成季风年际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通过1971年与1972年季风活动的对比分析,一方面了解环流特征季节变化的异同,另一方面希望能对这两年旱涝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积雪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对1962年1月—1979年12月青藏高原上43个站的积雪日数进行了分解,研究了积雪日数的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和持续性,并探讨了积雪对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主要结果见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用1951—1980年中国和印度的降水资料研究了两个地区在西南季风时期(6—9月)总雨量变化的关系。发现印度的雨量变化与中国各地雨量的相关关系有正、有负,最明显的是印度中西部与我国华北地区有较高的正相关。进一步对两个地区降水存在遥相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亚次大陆低压是联系两个季风区雨量变化的重要环节。中国季风雨量与印度季风雨量的相关趋势,主要决定于中国各地雨量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3—34°N,100—113°E所包围地区内汎期(4—10月)月雨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上游流量的影响。在上述范围内选取了60个雨量站,资料年代从1953到1979年计27年。采用特征向量分析,把这一地区汎期月雨量的分布归纳为14种型,并讨论了各型的特征。同时计算了长江上游各月平均流量与同期各站雨量的相关,根据相关分布图,探讨了各月雨量分布对长江上游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地区土壤中热量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热量交换是指土壤表层与土壤深层间热量传递而言的。当表层与深层的温差越大时,则流入土壤深层,或相反,从土壤深层流出来的热量就越多。在一年中,当暖季地表温度高时,热量从地表流向土壤深层;冷季则相反,热量从深层流向地表。一天中同样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热量交换是指土壤表层与土壤深层间热量传递而言的。当表层与深层的温差越大时,则流入土壤深层,或相反,从土壤深层流出来的热量就越多。在一年中,当暖季地表温度高时,热量从地表流向土壤深层;冷季则相反,热量从深层流向地表。一天中同样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我国夏季风盛行期降水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引言 我国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各地区雨季的开始,随夏季风自南向北的推进而变化,因此,大雨带在各地的停留移动与夏季风的发展是相当一致的。由于夏季风活动逐年有比较大的变化,致使各地雨季起止期和雨量的年际变化也都十分剧烈,从而在各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夏季风在我国东部自南向北推进不是匀速的,而是分成不同的阶段,其中夏季风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三个地区的盛行阶段,正好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