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利用近20a(1993—2011年)卫星高度计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年平均海浪的空间特征及海浪的多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海浪的大值分布路径与风场的大值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风场是影响海浪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浪在北太平洋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在东北大西洋有弱的减小趋势,与此相反,西北大西洋的海浪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海浪在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纬度区域及太平洋东岸的低纬度区域有弱的增加趋势;在30°S~45°S的南太平洋区域增加趋势较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3—2011年的7套卫星高度计数据,分析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波浪变化趋势;利用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风场及SLP(Surface Level Pressure)数据,分析风场和SLP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考察了波浪变化与SLP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波浪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呈偶极子形态,西南区域为增大趋势,东北区域为减小趋势;而北太平洋波浪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中纬度带呈明显的减小趋势;比较而言,波浪变化趋势的空间形态与SLP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更接近,波浪主要模态的空间分布及时间系数与SLP距平场的震荡特征十分吻合,大尺度背景场SLP的变化对波浪的长期变化趋势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波浪输运通量剩余量BSMT在Princeton Ocean Model(POM)中的实现方式,探讨了BSMT的作用机制。BSMT对上层海洋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效果与背景温度场的梯度密切相关。BSMT可使浅水区和黑潮附近区域的上50m层升温约0.1~0.3℃,且升温幅度与背景温度场的梯度及海浪过程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SMT作为温度控制方程驱动源项可以影响海洋上层结构,为进一步海浪-海流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观测数据角度出发,考察海浪与上层海洋混合层深度的变化关系。采用卫星高度计和三套温度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混合层深度提取方法,获得海洋混合层深度。简要分析了多年月平均的有效波高和混合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的相关性。二者直接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二者的相关系数较大,而赤道地区较小。滤除年周期的气候态月平均场后,计算的距平相关系数在赤道区域较小;但在太平洋东部、南部和南印度洋存在一个大值区。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有效波高和混合层深度年际距平的相关系数,其空间分布特征与二者的距平相关系数的分布特征类似。为探究混合层深度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分析了风场与混合层深度的相关系数。综合上述结果,海浪和上层海洋的混合层深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海浪过程是风输入能量向次表层海洋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Large-scale water transpor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EE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ve transpor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the SSTA in the EEP is exam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including band-pass filtering,period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significant analysis,an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analysis.We have found that the eastward shift of the wave transpor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with a period of 2 a and enhancing the transport of warm water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precedes the increa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in the EEP.The wave transport and the SSTA in the EEP have a maximum correlation of 0.65 with a time-lag of 6 months(transport variation precedes the temperature).The major periods(3.7 a and 2.45 a) of the wave transport variability,as revealed by the EOF analysis,appear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SSTA oscillation cycle in the EEP.Based on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a significant SSTA in the Ni?o 3 region(5°S–5°N,90°–150°W),two types of warm events are defined.The wave transport anomalies in two types present predominantly the wes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it is that the wave transport continues transport warm water from west to east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warm event.The impact of wave-induced water transport on the SSTA in the EEP is confirmed by the heat flux of the wave transport.The wave transport exert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STA variability in the EEP and thus is not neglectable in the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6.
基于泡沫动力模型和破碎波模型,利用MASNUM海浪模式计算得到2003年渤、黄、东海的泡沫厚度,利用多层微波辐射理论及泡沫模型得到海表泡沫层的发射率及泡沫层对观测亮温的修正率。分析结果显示,泡沫层厚度在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及大小各不同,不仅与风速有关,而且与波面状态也密切相关;泡沫层的海表发射率随泡沫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超过某一阈值,海表泡沫层近似黑体,发射率为1。由于月平均风速及波高忽略了某些极值事件,2003-01和2003-07的月平均风速最大值仅在8m/s左右,但是海表泡沫层对亮温仍存在一定的贡献,修正率最大值约为1.2%,未来工作会进一步关注风速和波高较大的极值事件中泡沫层对观测亮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蓝蟹为例,研究海洋环境对甲壳动物幼体迁移规律和机制的影响。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耦合kinesis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墨西哥湾物理环境对蓝蟹(Callinectessapidus)幼体的分布和扩散途径的影响。蓝蟹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海水落潮期间产卵,通过跟踪算法从产卵区域沿着墨西哥湾海域进行模拟,获得了80天内蓝蟹幼体的粒子移动轨迹,记录并分析了幼体经过海域的盐度值。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有效模拟蓝蟹幼体在特定海域的迁移规律和扩散机制,进一步研究可为了解海洋物理环境对蓝蟹和其他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绕极流海域存在全球最大的波浪输运量,遇陆地阻隔,在大洋东岸形成连接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涌浪的经向输运通道。本文分析了存在于南极绕极波(ACW)中的波浪信号以及来自绕极流海域涌浪的东向强化特征,并进一步从理论分析及定性计算的角度研究了波浪诱导的经向输运对东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提出了波浪过程对厄尔尼诺影响的全新观点。未来工作中,我们将在海浪-海流-大气耦合模式中考虑波浪的大尺度效应,深入探究波浪在大气海洋动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