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The presence of Biecheleria cincta (=Woloszynskia cincta) in the Chinese coasts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ree to five series of vesicles and an elongated apical vesicle (EAV) were visible in the epicone, and both the hypocone and the cingulum had three series of vesicles each. Thin sections revealed that B. cincta possesses stalked pyrenoids and an unusual eyespot consisting of a stack of cisternae with brick-like materials (type E), thus supporting its transfer from Woloszynskia to Biecheleria. Spiny cysts formed spontaneously in culture, with an encystment rate of around 20%. Both 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 (LSU rD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 sequences in 12 strains from the Chinese coasts were determined.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LSU rDNA and ITS sequences using Bayesian inference and maximum likelihood revealed two distinct ribotypes (referred to as ribotype A and B) in B. cincta. ITS region pairwise distances within B. cincta ranged from 0.024 to 0.072,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a complex of cryptic species.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18年9—11月厦门岛西北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在对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并讨论浮游植物生物量粒级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在11月处于富营养水平,属于中度或严重污染海域;九龙江口和西海域在9-11月均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或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属于严重污染海域。同安湾和西海域浮游植物分粒级的生物量占比与九龙江口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型、小型、微微型,后者由大到小依次为小型、微型、微微型。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以及活性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真光层深度、铵盐和溶解无机磷呈显著正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真光层深度、铵盐和溶解无机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粒级结构的最重要的海洋环境因子是盐度、真光层深度和溶解无机磷,尤其是溶解无机磷浓度,其值一旦升高,浮游植物极有可能从磷胁迫状态发展为赤潮。控制排污、实时监控、增强预警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控制和预防营养盐污染以及赤潮暴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分离于我国海南三亚鹿回头海域的两株虫黄藻SYSC-14-11和SYSC-2-8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描述了两株藻的形态和系统发育特征, 并与世界其他地理区系的Effrenium属虫黄藻进行了差异性比较, 发现本研究中的两株虫黄藻的形态和系统发育特征与Effrenium属虫黄藻模式种Effrenium voratum基本一致, 推测本文中的两株Effrenium属虫黄藻均为E. voratum。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热带海域虫黄藻的物种多样性, 为完善我国的虫黄藻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佩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Lemmermann)Bourrelly是1种淡水甲藻,可以形成水华,分布在意大利,美国,日本和中国。在2009年春季,厦门九龙江北溪发生水华。分离出来的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形成休眠包囊,细胞经光镜,扫描电镜(SEM),以及核糖体rDNA 18S序列分析,证实引起水华的是佩氏拟多甲藻。包囊椭圆形,直径大约28μm。细胞上鞘呈圆锥形,下鞘圆形或圆锥形,长23~36μm,宽23~31μm。甲板方程式为Po,x,4’,0a,6’’,5c(或t+4c),5s,5’’’,2’’’’。佩氏拟多甲藻具有2个细胞核,其中一个为自身细胞核,另外一个为共生的硅藻细胞核。我们对佩氏拟多甲藻和共生硅藻的18s进行了测定并构建了基因树,他们的系统发育位置和形态学分类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②从月份上看,赤潮发生在4—6月,高发期为5月。③发生赤潮的种类共有3种甲藻和1种硅藻,其中发生次数、面积和持续天数最高的均为东海原甲藻,其次为米氏凯伦藻,最低为中肋骨条藻。④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福宁湾及其周边海域(A区)赤潮次数和持续天数最长,三沙湾外海域(D区)赤潮面积最大,三沙湾内海域(C区)的赤潮种类最多。⑤米氏凯伦藻引发的有毒赤潮共4次,主要集中在霞浦近岸海域。适宜的温度、盐度、丰富的营养盐和良好的天气是米氏凯伦藻形成赤潮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是海洋中的一种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我国东海海域常见的有害赤潮藻,目前尚未有关于微塑料污染对东海原甲藻影响研究的报道。为了探讨聚苯乙烯(PS)微塑料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机制,阐明海洋微塑料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东海原甲藻在聚苯乙烯微塑料差异化暴露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①5 mg/L溶解性有机质(DOM)可促进东海原甲藻的生长;②10 mg/L(0.1 μm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东海原甲藻前期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③聚苯乙烯微塑料会抑制处于稳定期和衰退期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微塑料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浓度的抑制效应强于粒径的。我们研究发现聚苯乙烯微塑料会影响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这将为微塑料和赤潮藻复合污染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共生藻属(Symbiodinium)主要指一类与无脊椎动物或原生生物共生的甲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物种。本研究从中国沿海和一艘停靠在厦门港的货轮压舱水中分离出了4株贪食共生藻(Symbiodinium voratum)。贪食共生藻运动细胞较小(长9.7±1.3μm,宽8.7±0.9μm),能够产生不动细胞(直径11.4±0.3μm)和二分裂细胞(直径12.2±0.6μ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运动细胞顶部有一个单线长甲板型顶沟复合体(Elongate Apical Vesicle,EAV),其甲板方程式为x,EAV,4'-5',5a-6a,9',? s,? c,6',2'。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其具有E型眼点、单茎的大淀粉核、扁平囊泡组成的高尔基体和三层膜组成的叶绿体类囊体。4株贪食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SSU r DNA,ITS和LSU r DNA)、cp23S和cob序列完全一致。利用最大释然法和贝叶斯方法构建的基于LSU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国沿海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贪食共生藻很好的聚类在一起,共同组成系群E。中国株系和其他地方贪食共生藻的遗传分化很小,显示它们之间有频繁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