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现有制图模板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将符号化过程分解成不同类型的制图规则,设计了贯穿于符号化各环节的制图模板结构;通过记录用户的制图操作,将符号化各环节的制图规则聚合成不同功能的规则集,实现了制图模板的具体构建。制图模板能够从规则、规则集和模板3个层次引导和约束用户的制图行为,有助于降低制图门槛,减轻用户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数字地图制图中多源数据综合应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多源数据(资料)的分类、分析与评价;数据获取和基本的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利用TM影像、全国公路网GPS测量数据和数字海图等几种数据源制作1∶25万协同图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制图知识与经验的特点,将产生式表示法应用于制图规则的形式化表达,提出了面向要素特征的制图规则表示方法,实现了要素几何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关系特征的规则化表达;在规则化表达要素拓扑关系特征的过程中,通过对产生式结构扩展,实现了欧式空间拓扑关系和视觉空间拓扑关系的规则化表达。实验表明,采用该制图规则表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符号化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使深海采矿作业更为高效、环保,提出了一种用于深海采矿的循环式水力集矿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集矿头、矿-沙分离器、水-沙分离器、水泵以及连接各部件的管道组成。采用基于欧拉法的液固两相流计算模型对该系统的关键问题,即矿-沙分离器和水-沙分离器的泥沙颗粒流动进行数值研究。相间拖曳力采用Richardson-Zaki模型。液相与固相湍流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Tchen湍流响应模型。该模型经验证对于直径0.165 mm与0.27 mm细颗粒具有较高精度。利用该模型,以0.165 mm泥沙颗粒为例,得到了两种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与入口流速之间的规律,分析了两者颗粒浓度分布与流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分离器的性能均与入口流速有关,在选取适当入口条件时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MicroStation的空间数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蕊  肖强  赵国成  周滨 《测绘科学》2010,35(3):66-68
目前MicroStation在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由于MicroStation不是专门为测绘行业设计的平台,对于测绘中的某些具体作业,还需要结合实际的需要加以改造,才能满足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空间数据提取在Mi-croStation系统中的实现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空间数据生产过程为出发点,研究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基于生产过程的空间数据误差分类,包括:数据源误差、数据采集误差和系统处理误差,并认为数据采集误差是影响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对数据误差最为有效的检查手段,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地图符号化、隐性信息可视化、拓朴检查和地图接边等检查方法,提高空间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7.
海底集矿作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矿石采集效率和海底沉积物受扰动程度。基于康达效应的水力集矿装置因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对海床扰动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基于康达效应的水力集矿头模型进行3种类型的试验研究:1)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得集矿流场速度分布,试验发现流体质点在靠近凸曲面壁处流速和沿法线速度梯度较大,而远离凸曲面壁处则相反;2)通过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获得球形矿粒运动轨迹和速度,试验发现了不同射流流速下5种典型矿粒运动形态;3)分析了射流流量对矿粒采集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颗粒采集率关于射流流量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变化特征划分为增长区、缓变区和跃升区。研究可为新式集矿装置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图信息传输理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晓亚  孙群  肖强  赵国成 《测绘科学》2008,33(3):173-175
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仅仅是在宏观上研究了地图信息传输和控制的一般过程,而对于数字条件下地图信息传输的体系结构研究甚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是很紧密。本文提出了数字条件下地图信息传输的体系结构,将地图信息的传输过程分为物理层、逻辑层、概念层和现实层,探讨了层次之间的协议、接口和服务。最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建立了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协议,给出了信息损失和失真的具体解决方案。该参考模型在实际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利用1:500万地理信息数据库和1:100万数字地面高程数据库制作<西亚地区图>的技术和流程,对所使用的Micro-Station制图系统和计算机生成地貌晕渲进行说明,讨论生产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肖强  赵国成 《海洋测绘》2010,30(5):59-61
通过对ShapeFile数据格式与军用标准格式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在对描述地理实体的分类分级、编码体系、属性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对数据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编写转换软件的方案来解决ShapeFile数据向军用交换格式数据的转换,重点解决了转换过程中的数据构成转换、数学基础转换、属性信息转换和注记要素提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