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数据库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顺  阚瑷珂  吴旭  李国庆 《测绘科学》2011,36(5):115-117
本文以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研究并构建了一套面向地质遗迹资源管理和景观规划辅助为主要目标的数据库管理综合平台.参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2),建立了适合研究区地质遗迹景观的分类体系、编码规则和数据库.设计开发了基于SOA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架构,并通过网络门户集成各项服务.经投入运行表明,...  相似文献   
2.
地球探测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应用也日益广泛,由于其技术和方法的多样性,致使地球探测数据的记录文件格式、处理方法、图形显示也是多种多样,庞杂无序,不便于保存、使用和管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penGIS的地球探测信息综合解释平台,对多源、多尺度、多方法、海量多维地球探测数据进行整合,结合OpenGIS中的GDAS、GLS和WMS、WFS等规范,通过GIS平台进行数据融合,为专家进行综合解释、评价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工具.目前系统已经被实验室应用于一些项目中,实现了各种探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数据融合,提高了综合解释和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古地理再造中古地磁方法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是进行古地理再造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GIS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古地理再造方法的革新,为古地理再造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软件辅助平台.本文主要围绕古地磁数据资料、应用方法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对其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作一详细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变形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顺  阚瑷珂  肖进  胡瑾  向芳  张腾  李文韬 《地球学报》2014,35(4):510-518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发现,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横向分布呈现由NE至SW即从造山带向前陆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特征;纵向上明显受早期构造格局和岩石类型约束,在区域上呈现NW—SE向延展的平行岭谷地貌,山峰和谷地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通过对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应力和变形期次判别探讨,确定构造地貌景观形成的构造期次大致为三期,应力主要来自于NE—SW、SE—NW向,反映该区不仅受到NE—SW向的冲断挤压变形作用,还受到SE—NW向的右旋剪切挤压变形作用,推测是由多期受力叠加改造而成。通过ESR及14C定年确定距今12 Ma以来,该区在500 kaBP、278 kaBP、29 kaBP分别出现三次规模较大的快速抬升运动,提供了与其构造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新构造运动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6.
从互联网上快速获取庞大的旅游产业链数据,并及时更新,是一项有关旅游资源基础地理信息建库的技术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WebGIS的网络地图数据采集方法,利用网络地图服务商提供的API进行软件工具开发,通过地名搜索、可视范围搜索两种方式,基于Web信息对旅游接待设施的基础数据进行抓取,导出为XML文档。应用表明,该网络地图数据采集方法在旅游产业数据调查时,具有快速、高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据融合的SRTM数据空洞填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国内外对SRTM数据空洞的填补方法,指出基于内插的填补方法无法满足大区域SRTM数据处理的需求。提出在内插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的空洞填补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获取完整地形数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基于GIS服务,建立一套地理空间数据快速提取、遥感影像快速纠正和遥感影像快速制图的软件服务平台,实现成果数据由人工被动提供到计算机主动提供的转变.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平台可以实现基于GIS服务的控制点选取、DEM提取、遥感纠正及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提取;利用该平台完成了阿坝州测绘保障与援助项目、“8.13泥石流”抢险救灾的遥感影像纠正处理及影像挂图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服务于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既是项目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 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向复杂地学信息资源汇交、管理和共享的需要, 有必要建立针对项目自身运行管理和数据产出特色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本文以973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为例, 研究并应用 Web Services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服务于特定项目的数据支撑平台。论文阐述了项目数据的分类方法和数据汇交机制, 并基于“数据-功能-用户”视图理念, 设计实现了提供数据汇交、管理和共享功能的数据服务门户以及对WebGIS的集成。应用结果表明: 在线数据支撑平台对发挥多源、复杂、高成本的地学科研数据共享利用价值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同时, 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平台框架对同类项目数据成果的归档管理以及验收汇报演示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项清  阚瑷珂  黄弘  于欢  何杰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320-1329
茶马古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贸易线路和移民通道,长期进行的贸易活动和人口迁移促进了沿线地区商贸型古村镇的形成和演化。以茶马古道四川段为例,基于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重心分析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探讨古道交通变迁对商贸型古村镇分布演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茶马古道的交通变迁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明清以前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地区,沟通川西盆地和黄河上游的河谷草原,明清以后主要分布在川西藏区,连接着川西和藏东南。②四川茶马古道交通变迁影响了沿线商贸型古村镇的分布格局、演化重心和演化方向。从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商贸型古村镇呈现出从雅安一带往都江堰,沿岷江北上向茂县、马尔康方向演化,直至宋元明清时期,转向川西地区集聚。演化重心呈现出从雅安往北、再回到雅安一带并往西迁移,Ripley's K函数定量描述了商贸型古村镇这一外向扩散和内向集聚的过程。③古道的空间路径、地域环境、贸易政策、古村镇居民等因素分别对商贸型古村镇的演化产生主导、驱动、调节和反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