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外砂质海滩沙坝地貌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亚平 《海洋通报》1997,16(3):81-87
本文从地貌动力学角度综述了沙坝时空变化、实地观测技术、形成机制和海滩状态,以及沙坝分类研究的成果。文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沙坝的成因:(1)破波点-沙坝过程;(2)长周期驻立边缘波;(3)波流联合输沙。指出今后的重点和方向是探求沙坝的运动和形态特征与近岸环流模式的关系,以及与沙坝时空变化相联系的潲滩过程。海滩沙坝地貌动力学的研究有赖于运用先进的技术和长期的实地观测。  相似文献   
3.
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珠江广州河段白鹅潭水域采集水柱一条,并按 6 层采集水样,根据美国 EPA 标准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和 16 种优控多环芳烃浓度范围分别为 2 602.4 ~ 5 145.2 ng/L和 987.1~ 2 878.5 ng/L;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1 249.3 ~ 3 614.9 ng/L和 919.6 ~ 2 848.8 ng/L.多环芳烃垂向分布特征具有环数越高,其在水柱中下层水体中的含量越高特征,表明水柱可明显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层水体,两层水体多环芳烃的组成、污染物的输入方式均有较大的差异,中下层水体高环数的多环芳烃与河口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在涨、落急过程中随流速加大可能引起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作用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了探讨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和河网的形成演变,提出一个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并讨论长周期模拟方法的建模和验证思想,重建了距今6 000 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作为模型的初始边界.在模型中考虑的驱动力和控制因素包括代表潮、河流流量、泥沙输入、海平面变化、沉积物压实率及新构造运动等.分析和计算了三角洲总沉积量、有效堆积空间和沉积速率,用于模型控制和校验.应用必要的模型约减技术,实际模拟了长周期模型.34个14C测年钻孔资料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一些古文化遗迹证据可以印证模拟结果.地貌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阐述了模型输出的地学意义.现阶段的研究揭示出海进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时空演进过程具有一些与已有研究成果大不相同的新的特征.提出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等沉积时间线和若干沉积模式.珠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及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继承性的地质地貌构造所造成的独特的古海湾构造形态及其对河流和海洋动力分布的重塑.珠江河口的“门”及其双向射流动力体系对珠江三角洲和河网主干,特别对口门的形成演变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模拟结果还表明,古珠江河口湾中散落的众多基岩岛丘边沿沉积是影响珠江三角洲长期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沙坝—泻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为  李春初  雷亚平 《台湾海峡》2001,20(4):565-572
国内外对沙坝-泻湖海岸的研究主要采取动力地貌学的方法,本文评述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波浪、潮汐、径流等特殊的动力场决定了泥沙输运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形成了与其相应的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三大地貌体系。  相似文献   
6.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下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潮滩和潮汐汊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洙江的保护必须首次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缩窄江面;其次是不能随意将潮道四周平原上的潮汐汊道堵塞或消灭  相似文献   
7.
The sand dredging and its impacts on riverbed evolution and tidal dynamic change in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amount of sand, totally 3.32 billion m^3 from 1980 to 2002, was mined from the riverbeds of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Increasing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lowering of the average riverbed elevation, deepening of the water depth and decreasing of the longitudinal riverbed gradient are the main effects on the riverbed evolution brought by the large amount of sand dredging. Under the strong sand dredging and associated significant riverbed deformation, the notable changes of the tidal dynamic in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occurred, including: (1)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delta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tidal level dropped apparently, tidal range widened, flood tidal duration became longer, amplitudes for major tidal components became bigger and tidal dynamics intensified; (2) tidal wave spread faster; and (3) the limits of the tidal level, tidal current and salt water moved upstream.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磨刀门枯季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3年12月在珠江口磨刀门附近水域采集的河口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研究了磨刀门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组成、分布、运动等特征及其动力环境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磨刀门口枯季表层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次为粘土和砂。表层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6.356Ф(0.0122mm),表层沉积物的级配与悬沙的级配较接近。口门附近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分选性沿程没有明显的变化。枯季表层沉积物的形成以悬移质沉积为主,跃移和推移运动形式很少。磨刀门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枯季表层沉积物与历史相比出现明显的细化,磨刀门口附近枯季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枯季以潮流作用为主的相对较弱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与我国海岸研究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评述了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重要组成的我国海岸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2与问题。指出我国的LOICZ研究不宜引向只研究海或陆架,或者只是单纯为研究海或架而研究海或陆架,而应突出陆海相互作用主题,重点研究居于界面位置的既有海也有陆的“海岸带”。我国进一步的LOICA研究。在考虑与国际研究计划接轨时,应注意我国的情况以利于发挥我国的优势。开展“我国河口三角洲废弃演变特征、过程和主其对洞岸生态与环境影  相似文献   
10.
岬间海湾滨面带波浪结构和外观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等波能条件下收集的粤东两个岬间海湾滨面带4个站点的波浪数据作了滨面带波面、波包和长重力波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滨面带波谱由多峰频构成,从海向岸波高增大,波周期减小,谱宽度加大,谱尖度减小;(2)入射波群性较强,表征入射波群性的相对均方根群高与谱宽度无关;(3)长波振幅与波浪能量增大,其形成主要与组成波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