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25万TM卫星1、4、7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图及其东西、南北、北东及北西方向上的线性增强图,1∶3.5万和1∶5万的航空照片的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得到如下结果:a.陕甘宁盆地线性断裂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东西、南北、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等6组断裂。它们在空间上呈现出近等间距性、网络格局、断续成带的特点;在活动性上具有断距小、隐伏性、强度低的特点。它们明显地控制着现代地形、地貌及水系的发育,表明陕甘宁盆地内部新构造活动较为明显。b.盆地南北遥感影像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两者地质构造的差异性,特别是盆地南部地区存在一个基本围限了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巨大的环形影像,其边缘影像十分清晰,中间区域穿插了略呈格状的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东西及南北向的断裂。该环形影像是盆地中南部控边构造的多期活动、复合、叠加、联合而成的综合影像,并不反映盆地南部存在整体大规模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型块体转动。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连续取心钻探工作中,通过选用大功率钻机以及在传统的单管单动取土器中塞入PVC塑料管的取土方法,在所钻进的65-91m深度内的4口取心井中,平均取心率达81.6%。岩心内部原生沉积层理清晰,扰动很小,可满足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古环境演变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主要构造型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特点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方国庆 《甘肃地质》1994,3(1):34-40
东天山的古板块构造格局主要由塔里木陆壳板块、西伯利亚陆壳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洋壳板块在古生代的活动所奠定的。在古生代,东天山的板块构造格局主要表现为多列岛弧及其间弧间盆地和弧后盆地的形式。自北而南依次发育:博格达-哈尔里克泥盆-石炭纪岛弧,吐哈弧间盆地,觉罗塔格泥盆-石炭纪岛弧,吐哈弧间盆地,觉罗塔格泥盆-石炭纪岛弧,中天山志留-石炭纪岛弧,南天山-红柳河弧后盆地和北山陆缘裂谷带。其主要成因是由于准噶尔洋壳板块向塔里木陆壳板块下俯冲,俯冲带不断后退所形成的。奥陶纪中后期,中天山由塔里木北缘分出,形成具有古老陆块基底的类似于现今日本列岛的中天山岛弧。在其后形成南天山-红柳河弧后盆地和北山陆缘裂谷带。泥盆纪早期,俯冲带后退至觉罗塔格北侧形成觉罗塔格岛弧。泥盆纪晚期,俯冲带后退至博格达-哈尔里克北缘,形成博格达-哈尔里克岛弧。中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博格达同准噶尔陆块碰撞造山,哈尔里克同麦钦乌拉岛弧碰撞造山。与此同时,南天山-红柳河弧后盆地和北山裂谷带也相继闭合,而吐哈弧间盆地则成为未被消减完的弧间盆地残留下来。东天山古生代板块演化可与现今印度尼西亚地区的板块演化相类比。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部大地构造特点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国庆 《西北地质》1991,12(3):6-11
本文论述了新疆东部古板块构造的基本格局,并对其大地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指出新疆东部的构造格局主要由塔里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三大板块组成,以北向南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演化分为6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10 0~ 16 0℃,16 0~ 2 2 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12 0~ 14 0℃,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格达地区在晚古生代不是与哈尔里克相联的岛弧,而是坳拉谷.它发育较完整的滨浅海→陆棚→陆坡→坡角→盆地平原相的沉积相序.建造类型和充填序列与国内外坳拉谷很相似,而与岛弧建造相差甚远.早期具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期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组分,晚期出现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东与兴蒙大洋相联,西端伸入准噶尔小板块内部.从中泥盆世开始由巴里坤一带逐渐向乌鲁木齐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9.
构造形成时限测定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已建立的地质定年方法(同位素法、古生物法和古地磁法)给出的是地质事件的“绝对年龄”或相对年代。但至今国内外尚缺乏有关地质作用持续时间的直接的测定方法。讨论了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直接测定地质事件时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源自多个大电流源的华东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多个强电流源的存在和大范围地电场观测站的分布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利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4个地点不同的高压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的大电流(1200~4780A)信号,研究了华东地区8个台站组成的地电场观测台网接收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推进了对地电流在地下传播特征的认识.研究显示:1从幅度特征而言,对于源自不同的大电流信号,各台站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幅度特征有很大不同,而近处的浦东台只能观测到南桥大电流源的信号而观测不到其他3个大电流源发出的信号,存在着所谓的"敏感点"效应;2对于上海地区4个接地极大电流而言,能够观测到源自它们的附加地电场的台站最远为350km,在更远的台站则观测不到.3从均匀度方面而言,在每个台站对于不同的信号源,记录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在各方向上的长极距和短极距信号幅度之比可以有很大变化;4在方位特征上,只有崇明台站接收到的同里接地极和华新接地极大电流信号的计算方位度数与实际方位度数误差最小,分别为0.2°和0.8°.而在距离各个信号源最近的青浦台,这种误差要比崇明台站的大;5极化方向特征显示,在青浦台和崇明台所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中,存在着同一方向上长、短极距信号极化方向是反向的现象,这与常理相悖,怎样解释该现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