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旅游景观意象评价——周庄与乌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永博  沙润  杨燕  卢晓旭  侯兵 《地理研究》2011,30(2):359-371
通过对旅游景观意象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方法.首先对旅游评价研究和旅游景观意象理论进行了回顾,以功能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对旅游景观意象进行划分,进而对291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自下而上生成了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指标及权重,线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周庄(古镇景区)...  相似文献   
2.
方叶林  黄震方  侯兵  王芳 《地理研究》2014,33(10):1942-1955
以大陆入境游客的年度及月度数据为例,利用HP滤波、BP滤波及季节指数分析了大陆入境游客的周期波动特征,并结合脉冲响应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入境游客在波动中上升,在1989年、2003年、2009年出现较大的下滑,根据滤波分解可将入境旅游划分为五个周期,分别为起步期(1978-1983年)、探索发展期(1984-1989年)、初步发展期(1990-1996年)、快速发展期(1997-2003年)、相对成熟期(2004-2011年),平均每个周期约为6.6年。入境游客的季节强度指数大致呈“倒V字型”分布,季节变动指数大致呈“双W型”分布,相对于年度数据,月度数据的波动效应更加显著。政策制度、区域经济、突发事件对入境游客周期波动具有重要影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外经济交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入境游客有正向的冲击,不同交通方式对入境游客有不同的响应机理。针对入境游客的周期波动特征,应进一步注重游客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外宣传营销,及时调整经营方式及发展策略,同时需要平衡发展三大入境旅游市场,降低入境旅游市场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侯兵  魏兴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2):18-20
淄川区为淄博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境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章丘县,北与周村、张店、临淄3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2县接壤。东西长49km,南北宽42km,总面积999.07km2。淄川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3个乡,人口为67.29万人。境内自东向西有淄河、孝妇河、范阳河、青杨河4条河流。该区工业较发达,区内的支柱产业为建材、化工、纺织、制药、陶瓷。全区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有张博路、胶王路、湖南路等国道和省道,交通非常便利。1矿产资源现状1.1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淄川区在地层区划上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泰安地层小区。在…  相似文献   
4.
王同悦  侯兵 《山东地质》2009,(10):64-65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工矿老区,全区面积1 000 km2,辖17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7.3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矿种多、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以及综合利用价值高,已累计发现煤、铁、耐火黏土、陶瓷土、石灰石等矿种24种。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矿山企业126处,从业人员12 000余人,年产各类矿产品1 150余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4 000余万元,矿业为淄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私开滥挖曾一度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正常开采,2008年底,淄川区被省政府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兼顾文化和旅游的双重导向,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是实现旅游转型发展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理论,构建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动态演变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2009年~2015年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总体上有所提高,位序较为稳定;苏州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余指标上海均排名第一;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四地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有效脱钩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等要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脱钩理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关系及驱动效应,以期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整体尚未完全摆脱“自然消耗增加型”模式,且区域内部城市差异较大,大部分发达城市人均资源环境压力持续降低,其它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仍随经济增长而加剧;②随着时间的延续,整体上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资源环境压力增速,全区以弱脱钩类型占绝对优势,强脱钩区域范围先扩大后缩小,中心地区的城市实现了良好的脱钩状态,仅少数边缘地市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未实现有效脱钩;③结构分解模型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的直接效应,且边缘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驱动效应强于核心发达城市,而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驱动效应高于欠发达城市,技术效应驱动了资源环境压力的明显下降,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一体化对城市旅游规模差异产生深刻影响.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位序规模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建设10年(2001-2010)的城市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市圈城市旅游总体发展态势不均衡,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明显,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城市旅游规模首位度异常明显,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都市圈城市旅游的总体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区域旅游亟需深化合作,寻求协同发展.基于这一前提,从完善地区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借力行政区划调整、打造跨地区的特色旅游线路、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协作渠道、塑造区域一体化旅游形象等角度提出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周永博  沙润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地理科学》2012,(11):1311-1320
遗产旅游地意象是遗产旅游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场环境中的旅游者不同,身处惯常环境中的潜在旅游者往往是在信息传播帮助下形成其旅游地意象,在此过程中,时空距离和文化认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苏州园林为例开展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为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提供理论导向。研究根据近万个江苏省内样本数据,分析苏州园林旅游地意象扩散的空间格局,提出遗产旅游地意象圈层模式和引力模型,为当代信息技术与遗产旅游发展双重背景下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淄博市淄川区治理私开滥挖工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同悦  侯兵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0):64-65,68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工矿老区,全区面积1 000 km2,辖17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7.3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矿种多、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以及综合利用价值高,已累计发现煤、铁、耐火黏土、陶瓷土、石灰石等矿种24种。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矿山企业126处,从业人员12 000余人,年产各类矿产品1 150余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4 000余万元,矿业为淄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私开滥挖曾一度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正常开采,2008年底,淄川区被省政府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