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根据本区地震地质及重磁区域场特征确定滤波程度,并考虑震中深度分布,在试验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公式及参数,计算编绘了适合本区的重力平均异常图,及南北向、东西向的重力水平梯度图、重力水平二次微分图,其结果较为明显地突出地壳内不同方向的构造分布,结合航磁资料综合分析指出: 本区有五条纬向构造带存在,除大名—磁县断裂外,其余四条均穿越太行山断裂带,其形成时期是不一致的。对有争议的大名—磁县断裂西端的延伸问题提出了看法。对本区主要构造—内黄隆起区的边界及基底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最后讨论了重磁场背景、构造与地震的关系。结合近年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分布状况,提出今后应注意加强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楚京西北、河北北部地区重力变化情况,探明构造活动的背景,我们将北京—张家口重力剖面自1971年10月至1983年12月的全部测量资料作了系统处理,分析。 对野外记录进行了查核。采取实用格值计算段差,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基线场换算,点位、仪器台差等校正,得到一套完整的剖面资料。 估算了地壳形变、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气压变化等对剖面重力值的影响。 作者认为,自1975年8月至1976年6月由于华北应力场加强,本剖面所跨断裂的测段,发生了似乎由构造活动所引起的重力变化。并且在时间与异常形态上与唐山测点所表现出的唐山大震前兆重力异常有明显差异。 本剖面近期未发现趋势性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资料进行了全面处理:包括手薄检验、点位复核、格值、段差和点值计算等。然后详细分析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及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文章重点论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的可靠性,确认自1971年到1976年观测到的+98微伽的重力变化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我队从邢台地震后于1967年开始在北京、邢台等地区开展用流动重力复测的方法,来探索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连续的、定期复测第一性资料。尽管使用的仪器为加拿大CG-2型重力仪,与目前国际上高精度的拉科斯特重力仪相比精度低,但在工作过程中和资料分析中,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改正之后,观测精度已大大高于原仪器的观测精度,尤其在北京测区的复测资料,无论从资料的系统性、观测周期之密、连续时间之长在国内外也是罕见的。利用这些资料,探讨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