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梁建设  孔令武  邱春光  李华  贾屾  龙旭 《地球科学》2021,46(8):2919-2933
东非海岸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世界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东非海岸重点盆地的天然气为腐泥型高温裂解气,主要来源于下侏罗统局限海相优质烃源岩.大型断裂控制了东非海岸重点盆地天然气的垂向运移,研究区主要发育大型伸展断裂和大型走滑断裂.大型走滑断裂是坦桑尼亚盆地南部天然气藏的主要运移通道,其主要活动时期为晚白垩世-古新世,控制了白垩系-古近系浊积砂岩气藏的油气运移成藏.大型伸展断裂是鲁伍马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运移通道,其主要活动时期为古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控制了古近系浊积砂岩气藏的油气运移成藏.砂体规模控制了深水区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的大小,进而控制了天然气藏的规模.受天然气运移方式的控制,东非海岸盆地形成了大型走滑断裂控藏模式和大型伸展断裂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测井、钻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建立了不同油气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圈闭遮挡条件,可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3种类型;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发育断裂、不整合、内幕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等4种类型;受碳酸盐岩地层、断层活动性影响以及与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特征,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由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和下部淋浴带组成,具有"双层"输导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由潜山内部的溶蚀孔-洞-缝系统组成,其发育程度受内部地层泥质含量控制,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复合型输导体系由单一型输导体系复合形成,具有"多样式"的特点,可以形成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4.
深水浊积砂岩油气藏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基于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西非北段科特迪瓦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科特迪瓦盆地经历了裂陷期(早白垩世)和漂移期(晚白垩世—现今)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漂移期发育塞诺曼—土伦阶优质海相烃源岩,裂陷期发育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漂移期层系为盆地的主力勘探层系,发育两种类型的浊积砂岩油气藏。塞诺曼—土伦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砂体运移、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塞诺曼—土伦阶烃源岩,广泛分布的浊积砂岩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决定了油气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圣通—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源外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深部裂陷期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断裂的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油源断裂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 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 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三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 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 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 形,Borogop II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 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地质构造背景,选取中非Doseo盆地典型剖面进行构造解释,采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基于地幔对流作用探讨盆地的成因演化机制.结果 表明:受Doseo-Khartoum转换断裂系作用影响,平面上,Doseo盆地为伴生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斜交的断裂组合形式;剖面上,盆地断裂倾角表现为高角度近直立状,结构为复式半地堑或地堑形式;盆地经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及古近纪三期不同强度的叠加型转换裂陷—转换反转构造,发育转换型地堑、转换型多米诺、斜向滑动断层、反转背斜和掀斜断块5种构造类型,其中转换型地堑为主要构造类型.Doseo盆地经历早白垩世强转换裂陷期、早白垩世末期转换反转期、晚白垩世弱转换裂陷期、晚白垩世末期转换反转期、古近纪转换拗陷期、古近纪末期转换反转期,以及新近纪第四纪转换裂陷期7个演化期次,其中早白垩世转换裂陷期转换作用最强烈,形成大量转换型地堑构造.地幔对流作用控制中非裂谷系转换型盆地的形成.Doseo盆地三期叠加的转换裂陷转换反转构造为油气形成提供良好圈闭,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以东非海岸鲁伍马、坦桑尼亚及拉穆盆地为对象,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揭示了渐新世构造事件—古地貌特征—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服务研究区油气勘探选区。结果表明,(1)板块构造事件控制宏观地貌格局及沉积环境变化。随着印度—塞舌尔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印度洋逐渐扩张,海水南侵,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由于Afar地幔柱作用及地层抬升等作用,东非海岸整体呈西高东低地貌格局;(2)洋中脊扩展及断层活动控制盆地隆坳格局及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研究区发育西部坳陷带、中部斜坡带及东部深海平原带,东部Davie东及Davie西断层构成Davie构造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 4 大河流—三角洲—海底扇沉积体系;西部坳陷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中部斜坡带发育海底扇,东部深海平原带以半深海—深海泥最为常见,沉积体系多发育在Davie构造带以西;(3)次级断层活动影响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分布。沉积体系多发育在西部坳陷带及中部斜坡带的凹陷中。因凹陷及次级断裂影响,鲁伍马盆地北部、坦桑尼亚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呈北偏特征,而拉穆盆地具南偏趋势。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 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 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三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 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 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 形,Borogop II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 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塞几比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入手,明确中大西洋的演化控制了毛塞几比盆地的形成,盆地经历了裂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受过渡期和漂移期构造和沉积差异演化的控制,盆地划分为南次盆和北次盆,南次盆具有"宽陆架、陡陆坡"、北次盆具有"窄陆架、缓陆坡"的结构特征。漂移期发育Cenomanian—Turonian和Aptian—Albian 2套海相烃源岩,其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盆地发育多种有利沉积储层类型,盆地结构控制了沉积储层的差异分布,南次盆以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浊积扇砂岩储层为主,北次盆以浊积水道和浊积扇砂岩储层为主。盆地主要发育3种典型的油气成藏模式,北次盆主要发育"自生自储、近源成藏"和"下生上储、盐相关断裂运移"2种成藏模式,而南次盆主要发育"旁生侧储、断裂+不整合面运移"和"自生自储、近源成藏"2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大西洋的形成与演化,划分了贝宁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厘定了裂陷期盆地的边界,分析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明确了盆地构造样式。贝宁盆地经历裂陷期、漂移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发育盐岩。受早白垩世裂陷期盆地东、西部应力差异控制,盆地形成了东部拉张构造区和西部走滑构造区,盆地裂谷分布具有"东宽西窄"的特征。东部拉张构造区发育近东西向断裂体系,主要为拉张作用形成的铲式正断层,西部走滑作用区发育NE—SW向走滑断裂体系,发育陡直的走滑断裂,主要为走滑作用形成的走滑断层。受早白垩世东、西部应力差异和晚白垩世构造反转、新生代重力滑脱作用的控制,盆地发育拉张、扭张、挤压、重力滑脱4类构造样式,丰富的构造样式为盆地构造圈闭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