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疏降地下水引起地面塌陷浅析--以淮南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淮南西部矿区为例,介绍了该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开采煤矿以来,由于疏降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为了研究灰岩水动力场规律,先后在该区进行多时段、多水平放水试验。研究表明,覆盖粘土层、岩溶及人工疏降地下水,是该地区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对粘土盖层性质、疏降地下水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及塌陷机理与对应阶段过程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掌握了塌陷点的分布规律。对目前西部地区塌陷“复活”、整治及未来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具有发育过程缓慢、短时间不易察觉、波及面积广、不可逆等特点.浙江省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平原、宁波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等滨海四大平原,自20世纪60年代杭嘉湖平原发生地面沉降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的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一、浙江省地面沉降现状及危害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工程建设、地下水开采等人为活动等引发地壳表层松散土层压缩,导致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近四十年研究证明,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的主因是地下水开采所诱发。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开采,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农田长年受淹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宿南矿区新生界底部沉积物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宿南矿区新生界底部沉积物沉积前的古地形、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磨圆度、物质来源、沉积剖面和沉积相特征,建立了该地区的沉积模式,这为该地区“底含”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和“底含”水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每年实际直接利用地热资源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地热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具有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目前地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不足0.5%,浙江省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环境、区位优势,为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乃至我省能源紧张的形势,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检测数据,分析浙江温黄平原地下水控采后的地面沉降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大幅减采,地下水位回升明显,地面沉降同步快速减缓,由区域性沉降转变为局部工程性沉降,认为工程性沉降监测防治是今后温黄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具有发育过程缓慢、短时间不易察觉、波及面积广、不可逆等特点。浙江省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平原、宁波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等滨海四大平原,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期监测,研究该区域地下水控采后的地面沉降特点和趋势.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开采大幅减少,水位回升明显,地面沉降呈同步快速减缓;地面沉降由区域性沉降向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区等局部点状或小范围沉降发展的趋势;工程性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应成为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在控制地面沉降的前提下,尚可开采一定的地下水作为生活和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