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北京平原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根据地貌、沉积物特征及在地层中发现的若干哺乳动物化石,一般认为北京平原的上部地层大部分属于晚更新世。七十年代后期,初步建立了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层,特别是全新世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砂土液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北京平原区全新世地震地质研究中,在建筑科学研究院、基建工程兵,市政机械公司,北京市勘察处等单位大力协助下,对部分基坑、钻孔、人工剖面进行了实地调查,1980年和1981年先后在宣武门、三里河口、建国门等处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3.
继1980年在北京宣武门首次发现古地震遗迹之后,在三里河(木樨地大桥正北约100米处)开挖地下管道的人工剖面中,再次发现了古地震遗迹——砂土液化现象(图1)。该剖面为全新世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人工填土,含有清代瓷片⑤ 2.5米②黄褐色亚粘土 1.3米③褐黄色细—中砂层,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夹薄层亚粘土,含有小螺壳⑥唐代陶片⑤及砖块等 3.5米④砂卵石层 >2米  相似文献   
4.
鹤庆盆地是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与川滇经向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一个山间盆地,它的形成与南北向断裂密切有关,东西向冲断层及基性岩脉也相当发育。在晚近地质时期,它们都在强烈活动,因此,本区是构造的强化地带。 笔者在开展滇西北红河断裂带新活动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鹤庆盆地一起古地震事件,古地震遗迹保留在盆地西部山麓的缓坡带上,主要表现为: 1.地震断层(照1、2):在南半榜洗马池水库北侧及鹤云寺西缓山坡上均有发现。两处均由中更新世及晚更新世河湖相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层及砂砾石层组成。断层断开了最新的晚更新世地层。在剖面  相似文献   
5.
河谷背斜(Valley Anticline)一词是Zaruba和Mencl(1969)在罗马尼亚研究这一类型构造时提出的。河谷背斜的涵义是:它的形成是由河谷引起,表征为背斜,仅局限在河谷或溪流底板的下面,在谷地和溪流的范围外,通常没有什么褶曲,河谷出现弯曲,背斜也随之转折。与其相类似的名词有Hollingworth等(1944)提出的“凸曲”(Bulges);Simmons(1966)提出的河流背斜(Stream Anticlines);Mathesbn和Thomson(1973)提出的河流挠曲(Valley flexures);Huntoon,P.W.(1982)提出的河曲背斜(Meanden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嘉山县明光镇北郊,有断续出露或揭露的长约1公里,宽约15—20米的近水平的疏松地层(图1).在地层中发现一些砂砾脉或砂砾柱(砂砾筒)及小断裂.上述构造被怀疑是地震造成的,曾经多次现场观察和讨论,但认识分歧,作者做了短暂的野外观察,结合已有资料,对上述构造提出新的认识,以便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7.
北京宣武门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考古地震地质已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对研究全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考古地震地质工作中,对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喷水冒砂、地震缝等的研究尤其重要。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古地震的踪迹,补充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对研究该地区强震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北京平原全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工作中,重点对平原内全新统的岩相变化、古地貌特征等进行了野外调查,同时也注意了地层中古地震遗迹的探索。通过对十几处开挖土坑的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