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罗培  秦子晗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和登门访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内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和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认知态度,明确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诉求。调查表明,在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低,参与机会有限,有强烈的参与决策、规划、商业经营的愿望,并希望在参与中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参与过程得到政府、企业的保障。本文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下,从资源保护(含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商业经营、利益分配、社会参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居民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社区参与模型体系,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山顶点和山脊线等特征地形要素是构成地表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DEM研究山顶点、山脊线及其空间组合关系,是DEM地表形态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衔接从地形特征分析向山峰等地貌学本源语言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南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川西凉山山原为例,基于山峰-山脊线-控制范围一体化构建的算法策略,识别了山峰和山脊线及其等级、主山脊及其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主峰9座,次峰53座,平均高程2540 m;山脊线230条,其中主山脊9条,平均长度60 km;9大山系,近南北走向,平均控制面积1017 km^2。研究用模糊隶属度方法对算法所提取的主峰、主脉进行精度验证,隶属度介于0.98~1.00和0.37~0.57时提取的主峰、主脉基本吻合算法提取的结果。研究采用一体化山地特征要素提取方法,实现了各山地要素间紧密联系、总体结构与区域地貌特征相对吻合的目标;完成了由栅格单元向地理对象的转变;可以应用于协助地貌类型划分,协同区域地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4.
以华蓥山中段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内的"Ω形地貌"为例,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借助DEM,运用地貌学相关理论,对川东褶皱山系"Ω形地貌"特征、成因和演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地貌在平面上呈"Ω"字形,发育于特殊的地质背景下,特点是内腔宽大,隘口窄小;华蓥山老龙洞背斜、李子沿向斜,近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节理以及走向断层——涂家院子2#逆断层是"Ω形地貌"形成的构造背景;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是"Ω形地貌"主要外营力;"Ω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分为6个阶段:前期(构造隆起为主的阶段)、幼年期(自由沟渠阶段)、青年期(断层发育后顺坡向形成横向断层谷)、壮年初期(形成"Ω形地貌"雏形)、壮年期("Ω形地貌"最终形成)、老年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