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核磁共振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 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铸体薄片、图像孔隙、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开展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庆地区平均孔隙度为8.71%,平均渗透率为0.148×10-3μm2,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值为33.89%;主要孔隙组合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型、溶蚀孔型及孔隙+裂缝型,不同孔隙类型的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各异;孔喉大小及配比关系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具有重要影响,喉道半径大于水膜厚度的有效喉道对储层可动流体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威涛  任利剑  运迎霞 《地理科学》2020,40(11):1899-1908
关注滨海城市竖向避难场所的选址可靠性问题,首先深化确立“竖向避难场所”概念;然后构建竖向避难场所选址可靠性评价模型,综合自然地理要素和建成环境要素,从与灾害直接作用相关的选址暴露性、与应急交通相关的选址敏感性、与应急服务相关的选址适应性3个维度展开,搭建3级评价指标体系;再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聚焦滨海城市潮洪灾害和人口安全矛盾的集核——临港城区展开实证研究,借助ArcGIS分类与可视化发现:高低可靠性选址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分解为灾害暴露性的“近岸高?远岸低”分异、交通敏感性的“外围高?中心低”分异、服务适应性的“中心与沿河高?外围低”兼“近港高?远港低”分异。同时发现:商业设施用地选址价值较高,在高可靠性选址中占比第一;中小学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选址价值最高,在高可靠性选址中占比第二;文化科研和娱乐康体设施用地在高可靠性选址中占比最小。针对临港城区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滨海城市竖向避难场所选址及可靠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3.
1988年,笔者在河南西部鲁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首先在前寒武系崔庄组中发现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此后,又在汝阳、临汝、宜阳等地前寒武系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三教堂组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些遗迹化石大部分为平行层面的潜穴(现均已被纯的石英沙充填),多为生物觅食、啮食、运动等造成。造迹生物很可能以蠕虫类为主。遗迹形态复杂,个体较大,表面多光滑无饰,有些具非常发育的横向环节,有些具明显的纵纹。与遗迹化石伴生最多的沉积构造为浪成波痕。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叠系以往多被认为主要属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是较深水的陆棚沉积或者裂陷槽沉积.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叠系的碳酸盐斜坡沉积相发育,它主要由砾屑石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硅质岩和泥晶灰岩组成,斜坡主要发育于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其次是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碳酸盐斜坡主要沿安徽铜陵-东至-宿松-线以及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线分布,其成因大致受江南断裂和长江断裂控制.同沉积断裂不仅控制着碳酸盐斜坡的发育和展布,同时也构筑了深水盆地、斜坡和浅水台地沉积体系,构成油气生、储、盖单元的组合,为二叠系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提供了成因解释.控制斜坡发育的断裂既可以是含矿热水溶液、海底热泉和火山的通道,同时斜坡带也可以成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富集场所,因此,它对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层控和喷流成因提供了可选择的解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二叠世断裂发育,显示盆地的伸展特征,符合古特提斯洋东扩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D、~(18)O和T值的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来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地区地下水起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不是来自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而是地表水渗漏补给。(2)流域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分别接受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河水补给。(3)潜水和承压水的起源相同,属统一的地下水系统。(4)地下水径流表现为倾斜平原区径流强烈,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细土平原区地下水径流迟缓,地下水以垂直蒸发运动为主.径流方向与地表水流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子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石榴子石/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其Zr-Hf,U-Th和Y-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它们可作为周潭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7.
滇西兰坪维西一带印支地槽褶皱带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滇西大理丽江地区印支运动研究初报”一文~[4]中,我们曾指出:剑川东西两侧,在地质构造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剑川以西是一个于诺利克期前(辶回)返的印支地槽褶皱带,以东则没有前诺利克期的印支褶皱作用,它是不同于前者的另一个构造带。1963年12月至1964年5月,笔者在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的大力支持下,又在剑川、兰坪、维西、德钦等  相似文献   
8.
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RTK定位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与全站仪等测量手段取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可以用来代替二三级导线控制测量和等外水准等测量方法;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在10km范围以内时,应用RTK技术对近岸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具有方便、快捷、精度高等特点,但当此距离超过10km时,其精度则难以保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高程测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青岛胶州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质基础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市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 Ⅰ. 哲水蚤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浮游桡足类是浮游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分布广,种类多,而且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浮游甲壳类,为许多经济鱼类的饵料基础,因此它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在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生态学的同时,也都十分重视这一类群的调查研究。 关于黄海(包括渤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过去已有一些零散的报导,但尚缺乏系统的调查。1888-1889年Giesbrecht曾记载过厦门的6种哲水蚤类。到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国外学者又陆续做过一些工作,如1932年Mori发表了我国东海及台湾海峡的8种哲水蚤类。1933年Yamada在黄海南部记载了哲水蚤类5种, 1935年他又在东海及台湾记述了5种。1937年Mori发表了过去历年来的调查结果,对东海及台湾东、西两岸的桡足类有较详尽的报导,在115种中哲水蚤类占78种。1949年Sproston曾记载浙江舟山5种桡足类,其中有哲水蚤类2种。1949-1952年Chiba发表了有关黄、东海的浮游生物生态研究,曾记载哲水蚤类10种。1957年БродскИЙ在哲水蚤区系研究中提到分布于黄海的16种,东海北部的8种。1962-1963年Enomoto 在黄、东海鱼类饵料基础的研究中曾提过3种哲水蚤类。国内学者在解放以后,也作过一些工作:1955年沈嘉瑞描述了江苏奉贤哲水蚤类3种;1956年他与白雪娥记述烟台鲐渔场的桡足类22种,其中哲水蚤占11种;1955年郑重引用过张松踪和方金钏在厦内鉴定的(未发表)27种,其中有哲水蚤类23种。在这海区内,除同物异名外,以往学者总共记载了哲水蚤类103种左右。 本文的研究材料系根据:1951-1963年间在渤海、黄海西部以及辽宁、河北和山东沿岸采得的标本,和1956-1964年在江苏、浙江和福建沿海,以及东经125°以西的东海陆棚区以内所采到的标本。文中共记述了哲水蚤类134种,分隶于21科、47属,其中有8种新种,有39种为黄、东海区的首次记录。还必须提到,我们尚缺乏以往学者记载过的某些深水种(如Racovitzanus antarcticus, Metridia pacifica, Scottocalanus helenae,等)的记录,这些种类分布在东经125°以东的东海深水区,这有待于今后继续补充。本文主要依据Sars(1903)的分类系统,并参考БродскИЙ(1950)在哲水蚤分类上的修订意见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