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1835—2017年广州主城区建筑高度的结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据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分别解译恢复了1835—2017年6个时期大比例尺广州主城区的用地类型和建筑高度。围绕建筑高度空间分异、高度重心迁移和建筑高度的抬升,分析1835年以来广州主城区建筑高度的演变。研究表明:① 1835—1907年属于王权主导下的围城结构,高度4~5 m,中心与外围差异不大。② 1928年以来建筑高度的演变具有现代城市的特点。尽管主城区的范围、几何中心与各个时代城市CBD中心发生了大的迁移,但1928—2017年高度呈圈层向外递减,且能持续强化。③ 1990年起,用地功能类型对应的建筑高度开始出现差异化,从而丰富了城市建筑组合类型。④ 建筑重心高度沿珠江北岸在向东迁移的过程中,1928—1960年抬升小,平面扩展突出;但随后的1990—2017年2个时代表现出垂直方向的强烈抬升,主城区由低层、多层建筑进入到现代高层建筑的阶段。主城区建筑高度的结构与演变依赖于“依山傍水”平原型城市的地理格局、城市规划以及市场力量3方面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广州市单体建筑数据,以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2个指标,确定主城区基本的建筑组合,利用热点分析辨识更高尺度上的建筑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建筑组合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建筑组合有9种基本类型,4 272斑块数量与面积在占比上具有很强的同步性。2)百米尺度斑块构成了主城区建筑组合的基本单元,并以混合用地类型为主,由高层建筑组成的类型用地功能指示作用明显。3)主城区基本类型圈层分布特点突出,各类型圈层分异规律存在差异。4)地价是城市建筑高度、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外递减的核心制约因子,是城市建筑组合分异的宏观背景因素,并能在平原地形上很好地以圈层形式呈现出来。在百米尺度上,绿地、珠江与主干道在微观层面对建筑组合类型、高度和密度产生影响,使得主城区建筑组合复杂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立体模型概括构建是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风环境的前提,且基于构建的模型能直接辨识不同空间尺度的风道,有助于丰富风道规划的方法与理论.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地形、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分别以20 m的间距对绝对高度在20 m以内、20~40 m和40 m以上的单体建筑同时进行合并概括,并通过修正容积率高度来为合并斑块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