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布和 《地理研究》1996,15(2):108-109
本文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重点论述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及其变化过程和人类对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之形成、演化、进化和变化过程的描述及重大灾变的科学解释;提出了各时空域全球变化事件类型及其模型化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进行各种全球变化现象的模拟和可视化方法;并提出全球变化区域模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及中国陆地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不同敏感地带和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典型区域。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随着遥感技术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的卫星遥感研究,须建立时间序列完整的空间型遥感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为探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研究的方法论,采用陆地卫星TM分层抽样方法,对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组合、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使用1999年8月30m分辨率的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和25个典型的4^4m^2的地面实测样方统计数据、数字化了1994年的珍稀淑危植物分布图,用遥感技术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群落进行了水平和垂直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图像处理采用遥感弱信息提取技术,识别了建群植物及其种群组合特征;并结合三维景观影像对珍稀植物种群生存生境的地貌、土壤等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垂直、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建立了相关分析模型。研究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动态监测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分析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脆弱带遥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8个典型样地的植被指数取样实验和图像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样地植被指数随着水、热因子的季节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绿波推移”和“景观更替”规律。在中国东部湿润的季风区(样地1-3),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月平均植被指数与月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发现降水相对丰沛的地带,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成为植被生长和变化的自然限制因子;而在中国北方森林-森林草原-典型昌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带上,随着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地区)干湿条件的更替,月平均植被指数与降水多寡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8个样地上都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即定向风的分布与植被指数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逆相分布的“套合关系”。尤其在时间上有相逆套合关系,这正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和沙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本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我国陆地不同经纬度带生态系统脆弱季节和累积时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信号滤波是信息科学中的基础性技术之一,在通讯、国防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形维数的计算给出了一种自适应分形滤波方法.实验仿真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噪声.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日亚洲沙尘暴项目ADEC在中国的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北京、青岛以及韩国和日本布设了雷达气溶胶探测仪、沙尘颗粒收集仪、风速测量仪,结合利用卫星技术,于2002年4~5月对起沙、输送和沉降开展了实时监测和测量,获得地面风速、TSP、PM及地表温度等实测数据。以2002年3(4月沙尘天气为例,空中观测与地面监测密切结合,综合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为沙尘暴综合分析与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白忱鹤迁徙路径与地面条件变化信息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两千多年来的文字记载 ,候鸟适应了地球系统的气候环流、地表温度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选择了迁徙这种生存方式 ,幼年候鸟在迁徙往返中成长 ,候鸟种群在千里迁徙中优胜劣汰。传统监测候鸟迁徙路线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这种方法的回收率为 1 0 %左右。近年来 ,我们与北海道环境研究所、东京大学 ,围绕鹤类鸟迁徙路径及其地面条件变化问题 ,开展了卫星跟踪数据、遥感成像数据、地表温度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得到了初步的结果。这项研究对中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和待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区的布局和发展 ,以及候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候鸟 ,白忱鹤的迁徙路径监测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季相及经度特征的中国土地覆盖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南到北,在季风区域沿经线选择了3个典型样地;从东到西,在北方草原区域(非季风区域)沿纬线方向选择了5个典型区域,用其每周一次接收的共两年的NOAAAVHRR图像和已有陆地卫星数据(仅在环境背景值计算时使用过)计算了每月一次最大的NDVI值,并输入同期月平均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环境参数,在季风区域和非季风区域问进行比较,研究了环境参数与NDVI值相关关系和各样地土地覆盖变化的脆弱季相及其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从过去的单要素引起的全球变化(例如,CO2温室效应及全球温暖化研究,大气臭氧层破坏及其电离效应,大气酸沉降物……等)研究转移到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全球变化区域模式的研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已经把遥感作为全球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引入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之中。本文针对亚洲季风区的特点,提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区域模式及全球变化研究中遥感应用的时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