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从濒危物种和景观保育而越来越多转向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社区保护是现有保护区体系的一个有力延伸,它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贫以及缓解冲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政策和发展引导下,肯尼亚在过去十多年时间建立了160多个社区保护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本文旨在介绍肯尼亚社区保护制度的发展概要、管理体制、效果和面临的主要挑战,从而让人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途径。从社区保护的发展中获得的思路和经验教训可以为肯尼亚和其他国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强社区福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洲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对于非洲大陆来说,"气候、生态与生计"(CEL)综合途径是通过整合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在对多个机构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在非洲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非洲在实施CEL综合途径方面的需求及机会,提出了未来在中非合作框架下如何推动实施CEL途径的看法。主要结论是,非洲是实施CEL途径的重点地区之一;UNEP-IEMP已经开展了几项重大行动,为在非洲实施CEL途径打下了基础;但应在中国和非洲现有的合作机构、网络和项目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支持未来关于CEL综合途径的中非合作。  相似文献   
3.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国内开展区域农业研究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坚持遵循“面向国家需求,以任务带学科”的宗旨,基于农业生产及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区域农业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农业区划初步意见、新疆地区农业区划等,不仅成为区域农业研究的经典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及地方层面农业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支持。承载80年的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新时期地理资源所将在现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生态水文与气候、典型区粮食生产与安全、耕地利用保护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创新、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基础上,不断拓宽与丰富区域农业研究的内涵与价值,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制定实施、引领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6年年底发起了为期十年的"气候、生态与生计"(CEL)旗舰计划(2016–2025年),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气候目标,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并改善人口生计。该计划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支持的一项促进长期南南合作的重要行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牵头实施。本文介绍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和国际等方面的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的CEL计划概念框架和实施战略。CEL计划的概念框架主要包括:1)把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生计的协同作用作为最优先工作领域;2)鼓励跨部门、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争取在学科边界上取得突破;3)主要通过南南合作开展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技术示范以及科学与政策衔接等活动;4)对脆弱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目标产生深远影响。CEL计划将通过一系列相关项目和行动来实施,具体来讲,主要采取以下战略:1)在初期阶段关注于亚洲、非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关键地区的旱地、山地、河流流域以及海岸带等脆弱生态系统,下一阶段再扩展到其他一些关注地区;2)十年期间分成三阶段实施,分别为启动(2016–2018年)、发展(2019–2022年)、提升(2022–2025年);3)建立广泛的伙伴网络,吸取全球相关知识、技能和其他资源。目前,UNEP-IEMP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了20多个项目及行动,为CEL计划第一阶段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上, 影响评估已经逐步成为项目设计的一部分, 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判断结果变化确实是由于项目干预或政策实施所致。影响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非试验性影响评估方法和试验性影响评估方法两类。非试验性影响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事前事后评估比较法、倍差分析法、匹配法、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等;而试验性评估方法即随机干预试验, 其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非试验性评估的选择误差问题。本文在介绍2 类影响评估方法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随机干预试验的试验设计和操作步骤。开展随机干预试验首先要进行因果链分析, 其次确定干预的单位和随机的方法, 然后进一步分析其他可能对结果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并在试验设计时加以控制, 最后计算试验规模的大小。随机干预试验的执行过程:第一步是基线调查, 第二步随机选择样本实施干预, 第三步是评估调查。本文以婴幼儿营养健康和教育的影响评估项目为典型案例, 对随机干预试验在中国的实践应用进行了介绍。随机干预试验在影响评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城镇居民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晔  刘丹  张林秀 《地理科学》2016,36(5):691-696
从消费角度出发,分别对2003和2012年中国城镇(不含港、澳、台地区)居民碳排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人口因素对区域分异有弱化作用。从城镇居民人均碳排放来看,不同地区消费构成、能源结构、产业结构3因素对城镇居民碳排放影响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其他部门相比,大多数地区工业部门的生产能耗、投入产出周转量和产品购买量是影响当地城镇居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城镇居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政府应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能耗模式、产业模式和消费模式因地置宜管理城镇居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生计影响的耦合研究,有助于增强它们在未来十多年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体贡献。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科学院、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4年联合发起的"东非自然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研究"项目。本文对东非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进行了梳理,并对保护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该联合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和主要任务。结果表明,东非国家在上个世纪大大提高了自然保护地的覆盖面积,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保护地管理体系。近年来,这些保护地的重点任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向了减少贫困和支持生计。但在保护地内外发生的许多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长远影响,也对保护地支持其周边居民的生计和减少贫困的能力造成威胁。从现有状况来看,很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帮助东非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了解如何实现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双赢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该联合项目旨在加强对东非保护地周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理解,收集整理那些将保护目标和当地居民生计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保护地管理方法,并试图将研究成果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关各方共同分享。迄今项目在数据收集、科研人员交流访问和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未来一年将系统总结东非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成败得失,面向全球各界进行交流。中国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可以补充并借鉴非洲国家的自然保护地管理知识和经验。该项联合研究行动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在自然保护地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