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2014年银行业的12 369个网点数据,借鉴连锁型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和空间分析软件对河南省金融网络进行综合测度与结构分析。研究发现:1从金融连接度看,郑州是河南省的金融核心,洛阳是次金融核心;2金融核心具有较高的金融联系度和较强的对外金融联系,同时银行网点在空间上的布局并不完全遵循传统地理空间的行政等级制度;3在实体基础设施网络和银行网点虚拟网络共同作用下,河南省金融网络表现出了等级化和网络化的双重特征;4金融网络中,郑州—洛阳的金融连接度最高,金融连接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化现象,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体两翼"的格局,且豫北的金融聚集现象较豫南明显;5河南省金融网络拓扑结构图具有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同时度分布在对数坐标中呈现幂律分布,说明整个网络同时具有复杂网络中的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度远大于一般产业,在强大的金融集聚经济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会表现出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河南省辖市市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金融集聚功能上升;县域经济显著发展,而金融发展普遍滞后,郑州市日益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金融空间流动带来现代城市的快速成长、功能彰显和激烈竞争,而此种努力的结果往往会抑制一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县域和农村地区,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3.
田卡吨  邹泽铎  彭宝玉  卢荣旺 《热带地理》2022,42(10):1651-1664
在探讨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域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与空间关联格局,并利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金融业发展水平始终高于旅游业;两者发展水平年均值呈“东部 > 中部 > 东北 > 西部”空间分布格局,年均增长率则呈“东慢西快”的空间特征。2)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初步实现中度协调;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梯度递减格局。3)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空间集聚强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H-H”集聚类型分布在东中部,“L-L”集聚类型分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域的空间集聚状态变化具有稳定性,表明各省域两大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4)从影响因素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对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规模、交通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由东西差异转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差异扩大趋势.(2)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原县,交通条件较好的郑州至三门峡陇海铁路沿线和郑州市所辖县域经济实力较高.(3)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依赖区内初级生产要素的低级发展阶段,高等生产要素发育较少,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间经济往来密切,其中蕴含着产业链的分工和隐含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的功能协同和碳排放责任明晰。论文采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地区间产业联系及其隐含碳排放流动关系,并分析了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存在有分工、缺协同、产业空间联系和隐含碳流动对重工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建筑领域产业链和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链等重工业产业链是地区间产业联系的主要路径。(2)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生产环节薄弱。核心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出占比始终高于中游,制造业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网络联系薄弱。(3)从隐含碳排放的空间格局看,北京和河北分别是京津冀地区流入和流出隐含碳排放最多的省份,天津隐含碳排放流出量占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深化产业链空间融合、率先开展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对降低贫困和促进发展成果分享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421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热点演化,结果表明:(1)学术成果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加速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经由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演化,其中农村、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发展效应是各阶段的共同关注;(2)国内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的参与推动着普惠金融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同学科又有各自的关注点;(3)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过程、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经济因素与关系网络、普惠金融的发展效应、金融科技的空间性及其潜在影响等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河南大学区域科学研究所。1999年,区域科学研究所被确定为河南大学10个重点研究机构之一,更名为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所。2002年,为了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既有优势,在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所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机制、聘请校内外研究人员、增加投入等,组建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银行业发展格局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以河南金融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南省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及区域银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表明,河南银行业具有以下特征: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在下降,其他银行机构市场份额上升;区域银行业发展差异扩大,河南省银行业向郑州集中;省内区域间资金流动加速,区域存款、贷款规模和区域经济总量、GDP的相关性不断下降.最后,从区域、银行互动角度,提出了通过银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推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区域差异,表现为沿海地区、南部地区和三大工业较为发达的直辖市明显高于其它的地区;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其中,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多面性。对中部农业地区的案例研究,证实了即使在外部力量影响较弱的地区,其不利方面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