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龙辉  杨春生  张玉国 《地下水》2011,(4):36-37,48
佳木斯市城市供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浅层水超采、水质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供水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限制开采、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加大节水力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结论。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千米级、流域级或县域级的电厂、人口、生物质能、取水量、氮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等影响自然系统的关键人文要素历史和未来预估数据集。构建了未来关键人文要素情景,研制了碳中和目标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情景和用于驱动全球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了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发现中国碳中和对远期和中期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显著。给出了中国各省份水体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越时间,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与氮施肥的关系,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水体氮排放的有效途径,指出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恢复水质的必要途径。发现全球饱和水汽压差的年际变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率的年际变化显著相关,阐明了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在调控生态系统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中的复杂影响。建议更全面细致地评估中国各种碳中...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方某河流河床及河流两侧农田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d 和Ni 的污染状况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废弃冶炼中心处河床及河流两侧土壤中 Cd 和Ni 污染严重,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 河床中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为Cd > Ni,其中Cd 富集程度达5 级,为重污染。以当地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该河流处于重度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顺序为Cd > Ni。  相似文献   
4.
尹广升  马文喜  李龙辉 《水文》2000,20(3):27-29
根据黑龙江干流洛古河、上马广、卡伦山3个水语文站的资料,对封冻期半深流速系数进行了分析,不仅验证了《水文测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的一射情况下半深汉速系数的取值范围,而且发现了情况下半深流速系数不再是一个常量,而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为北方河流封冻期在立封情况下确定半深系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1958年、1968年和1978年3期航片、1987年彩红外航片、1998年Landsat TM、2004年SPOT 5和2014年Landsat OLI影像,构建绿洲及其外围荒漠7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综合分析1950s屯垦戍边以来现代绿洲演变和外围荒漠植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①1950年以来,屯垦戍边使位于三工河冲洪积扇中下部的老绿洲不断向冲积平原扩张,老绿洲外围以柽柳和梭梭为建群种的土质荒漠景观不断转变为新绿洲,绿洲面积增加了4倍多。其中1958-1968年和2000s以来是绿洲变化最为显著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幅最大的时期。② 三工河流域的现代绿洲演变过程中存在“地方管辖区”和“兵团农场区”两种基本管理模式,也正是这两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了现代绿洲演变。③三工河流域1950s-2004年现代绿洲演变具有干旱区绿洲演变的普遍特征,但2004年以后的演变仅适用于有较大规模跨流域调水或新增水源的绿洲演变情形。现代绿洲的扩张以荒漠植被的砍伐和破坏为代价,导致绿洲外围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愈加困难  相似文献   
6.
李龙辉  肖迪芳  杨春生 《水文》2011,31(2):84-88,74
寒冷地区融雪和融冻期降雨径流受到冻土的影响,具有与无冻地区雨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根据蓄满产流理论,考虑寒冷地区冻土的不透水作用、蓄水调节作用、蒸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冻土融冻期水文特性,采用与无冻地区雨洪计算不同的方法,以冻土影响下土壤蓄水量的变化作为主要调节系统,分别确定相应的参数,采用不同模型计算融雪径流和融冻期降雨径流量。计算的精度和方案的合格率较常规方法提高20%以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