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旅游非均衡态势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省的旅游空间格局客观上已形成了“一中心四线五区”的局面。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历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在近年的演替规律和目前发展态势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从1998—2006年全省以及六大旅游区所包括的市(州)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和相应的测算指标表明,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形成了以滇中旅游区为中心的“西重东轻”、两极分化的整体格局,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近年来总体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步缩小,并且云南区域旅游的非均衡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喀斯特旅游景观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喀斯特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又以贵州高原、滇东高原和四川盆地南部和广西最具有代表性。根据区划理论的自然条件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区域共轭性与景观整体性原则、综合主导性与简洁实用性原则,将西南喀斯特旅游景观划分为由滇东-东南高原山地喀斯特景观区、黔南-桂西北斜坡山地喀斯特景观区、黔中北高原山地喀斯特景观区、桂中盆地喀斯特景观区、渝东中山峡谷喀斯特景观区等5个喀斯特景观区,次一级的多个景观亚区、景观群、景观点构成的景观体系,并对各景观区组合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白海霞 《地下水》2019,(3):209-211
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16项典型指标,分别从人类健康、物理化学、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功能4个方面构建河道健康评价体系,以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境内的细河河道为例,基于VS平台和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了河道健康状态。结果表明:细河河道综合评分处于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状态,基于VS平台的模糊数学法具有运算简洁、高效、精准的优点,评价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河道健康真实状态;可为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珠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遭到破坏,导致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制约了该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珠江流域。应在加强全民教育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引导,推进制度建设,以退耕还林为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建立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以此构建一个珠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政策出台后,云南省大部分国土将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根据区域特征,在区域内构建基于山地景观生态养生发展模式、基于坝区的古镇、民族村寨发展模式和基于谷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3种旅游业发展模式。实施区域旅游业的可承载发展之路,在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内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政策与管制措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敏感区域梅里雪山雨崩村的旅游地—旅游者互动影响,结果表明,雨崩旅游地对进入雨崩的游客在交通方式偏好,消费方式及停留时间,文化的约束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旅游者的进入则对当地的经济收益、环境生态问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基于此,提出通过政府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地发展决策与规划、依托并发挥当地宗教文化特有的约束力以及加强景区管理部门对游客的生态教育等措施,达到旅游地与旅游者的良性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