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风电场建设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整个风电场建设的成败。目前常用的风电场选址设计软件在处理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时,由于地形对各处的风速影响较大,风能资源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导致选址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风电场智能微观选址方法,首先在GIS软件中对研究区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得到风能资源的分布结果;通过山脊线、山顶点的自动提取,再对风能资源分布、山脊线、山顶点的结果进行叠置分析,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选取山脊线上的山顶点位置布置风电机组,提供了初步的微观选址方案。本文通过云南省姚安县三道箐地区的风电场项目实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得到的风电场微观选址结果与实际项目的结果很接近,可以作为高海拔山区风电场微观选址。  相似文献   
2.
今年,七台河市共有56家3万吨井型煤矿需要延续采矿权。按照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3万吨煤矿采矿权延续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支持下,经过七台河市国土资源局几个月的努力工作,该项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41家矿山企业延续材料合格,经过网上程序上报到省厅。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维和时间维上是一个渐进的、不确定的复杂过程,而模糊理论正是解决不确定性现象的一种合适的方法,所以尝试运用模糊推理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为研究区,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土地利用变化模糊推理模型.通过利用ANFIS训练获得模型的隶属函数及参数.并运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ANFIS建立的模型,基本上可以模拟研究区复杂而不确定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同时ANFIS可以有效地简化模糊推理模型结构,使得模型更具灵活性.因此,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血管CT成像BMI≤25的患者367例。首先按照首诊时间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分成两个亚组,BMI≤22为实验1组或对照1组,22vol,对比剂碘含量及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腹主动脉CT值: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601.75±67.11)HU和(459.87±49.17)HU,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436.55±84.12)HU和(432.15±87.68)HU,实验1组>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NR: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19.01±2.66)和(15.24±2.52),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12.42±2.68)和(10.24±2.2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M: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69.72±29.75)和(33.44±8.87),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20.08±8.05)和(15.21±10.1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TDIvol:实验1组、实验2组为(5.41±1.38)mGy和(6.98±1.49)mGy,对照1组、对照2组为(9.87±2.97)mGy和(12.02±5.21)mGy,实验1组较对照1组降低45.19%(4.46/9.87)、实验2组较对照2组降低41.93%(5.04/12.02)。实验组、对照组的碘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mgI/mL和350mgI/mL,实验组降低22.86%(80/350)。肾动脉血管评分: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4.61±0.47)和(4.22±0.59),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3.73±0.72)和(3.93±0.66),实验1组>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针对中小体质指数患者,双低扫描方案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含量,适于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地图模型的实质,对地图模型的直观性、一览性、抽象性、概括性、可量测性、几何精确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一致性、单义性、连续性、艺术性等认识论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存储量的巨大性、信息传输性、信息多维动态性等信息论特性进行了重点分析了,并阐述了地图模型对计算机制图和地图分析应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GIS厂商纷纷将GIS软件迁移至云计算环境。与国外云计算部署不同,国内更青睐私有云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纷纷搭建私有云GIS平台。针对风电场设计的特点,本文基于目前云计算应用和研究,构建了私有云GIS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对私有云GIS模式下的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3个部分。其中,核心服务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抽象成服务,可满足多样化的风电场设计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多边效应机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区际人口迁移不仅与迁出地和目的地的要素特征以及距离有关,而且还受到周边迁移流的影响.基于网络自相关理论,利用"六普"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迁移流之间可能存在的几种空间依赖形式,构建中国省际迁移流的空间OD模型,初步揭示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就区域要素变化对整个省际人口迁移系统产生的"连锁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 中国省际迁移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网络自相关效应.目的地和迁出地的自相关效应皆为正,导致迁入和迁出流的空间效仿行为;迁出地和目的地周边则出现负的自相关效应,导致迁移流的空间竞争行为;② 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通过网络空间关系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多边溢出效应导致迁移流在空间上集聚.其中,距离衰减效应位居各要素之首,其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剧距离的摩擦作用;对目的地而言,区域工资水平和迁移存量超过GDP的影响并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对迁出地而言,人口规模和迁移存量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人口外迁;③ 区域要素变化潜在地对整个省际人口迁移系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震荡中心及其周边区域的迁移流波动较大.江苏省GDP增长5%的模拟结果表明,江苏迁往全国其他省份的人口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而其他省份入迁人口均有所增加.相对而言,江苏周边省份的迁入或迁出流受到的波动较大,偏远省份波及较小,这是传统的重力模型所无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共土地测量系统(PLSS)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地理格网系统。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地理格网系统的特性:1)格网划分方法的系统性。以正方形为土地单元,按照既定的边长,逐级划分美国中、西部各州土地,且在格网单元的角点上设置永久性界标。2)格网单元测量的精准性。高精度的界址点测量完全能满足控制测量的要求。测量人员可以利用界址点的坐标值,为其他测量提供基本控制。3)格网系统的延续性。PLSS建立与维护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期间,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了维护土地产权的法律性,PLSS至今仍在使用且不断更新。该文简要回顾了PLSS的发展过程,叙述了PLSS的基本组成,探讨了PLSS的测量体系,以期对中国地理格网系统的建立和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葛莹  朱国慧  王华辰  赵慧慧 《地理科学》2014,(11):1361-1368
以Ripley′s K函数为核心,通过城市区位与规模联立估计、地理权重引入、全局函数分解等手段,研究2001~2010年浙江省已有县级及以上城市空间分布的总体及局部估计问题,探讨城市空间格局与特征,以期揭示边界效应和市场潜力对浙江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格局不一致,即前者是分散分布而后者是集聚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其分散或集聚程度逐步加强。2无论是行政边界还是海岸线,对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分布演化有一定的负向作用。空间尺度越大,边界负效应越强。3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浙江形成了3个各具产业特色的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但边界负效应会抑制它们的发展,此时杭州、宁波将承担起服务全省经济的重要职责。4浙江城市规模因受市场潜力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市规模与市场潜力显著正相关,其程度却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制造业劳动力城市分布为研究对象,运用Ripley's K函数多尺度识别制造业劳动力空间集聚模式;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查找制造业劳动力边际集聚突变的空间尺度,以此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集聚效应的主要空间特征。发现主要有:①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劳动力在空间上显著集聚,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集聚程度与空间尺度呈倒"U型"关系。当空间尺度为155 km时,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劳动力集聚范围达到最大,此处城市间向心力和离心力实现均衡;②由Mann-Kendall检验结果可知,60 km是城市集聚效应间结构的突变点,即长三角地区地级市之间、地级市与直辖市间距离应不低于60 km,这种城市群结构将使得地级市下辖的县级市、县等既能享受城市集聚效应又能避免拥挤效应等不经济因素,具备较佳的发展条件;③在突变范围内,长三角地区城市集聚效应呈现"中心—外围"层级空间结构,以上海、苏州等中部地区城市为极核,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经济影响逐级向外递减。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城市集聚效应最小,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和地域差异性,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仍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