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754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3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组密码是数据通讯中最常用的数据加密方式,以DES为例分析现有分组加密算法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可变密钥加密和变长密文输出两个新思路,可应用于所有现有分组加密算法以提高安全性,并就该方法的安全性、效率、具体应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严格论证了在对空间或地面目标的定位中,利用伪距测量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大于用台站间一次差分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此外,台站间完全差分测量观测的定位精度优于不完全测量情形的定位精度.这些结果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定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频扩频中伪随机序列产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是实现BPC低频时码发播台扩展频谱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BPC低频时码发播台的现有系统,提出了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案,并对其性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一种用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用子脉冲宽度100ns,长度为511的周期伪随机码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作幅度调制;APD作光电检测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作信号处理的激光雷达组成方案和试作样机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常需要较大的勘探深度和较高的深部分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钻孔的井地或跨孔电阻率成像技术适应这种要求,但引起的视电阻率响应复杂,从而给资料的正确处理与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相结合的手段,对理论模型井地或跨孔装置的响应异常规律进行研究.文章通过设计一个典型地质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2D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正演计算,并将模拟的响应视电阻率作为反演的输入,结合平滑约束最小二乘反演,分析了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于1989年1月—1989年8月采用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方法进行了伪矮海链藻细胞分裂、叶绿素α含量和活体荧光特性与光、营养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活体荧光、叶绿素α均呈现光照期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黑暗期的增长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荧光增强比则在光照期开始后或黑暗期结束时出现最高值;光强和营养盐不仅影响各指标日变化的幅度,而且还可改变荧光增强比峰值出现时间。因此,在研究细胞分裂、叶绿素α和荧光特性的昼夜节律时,必须考虑光和营养盐这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面向GIS的线状符号开放式多元设计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自银 《海洋通报》2003,22(1):70-76
提出一种跨越专业限制,用于快速绘制任意曲率曲线的开放式线状符号“组合配置法”设计方案,即用主干线、辅助线、辅助圆和点符号等四种子线型的有机组合描述目标线型,并详细论述了其数据结构、文件结构及子线型的实现方法。同时还提出伪码法用于解决满足国标要求的图廓整饰线,并对裁剪法作了简要阐述。上述线型设计方法已成功设计、实现并应用于“海底地形成图系统(MBChar)”,已服务于大陆架海底成图项目。  相似文献   
8.
小直径组合桩的波浪力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小直径孤立桩、两个桩和2×2个桩的波浪作用力实验结果。在波浪水槽中以0°,45°,90°三个波浪方向测量了各桩所受的纵向力和横向力,文中讨论了组合桩之间的干扰效应,给出了干扰系数随KC数和桩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