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学报》2006,24(B10):F0004-F0004
螺髻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主峰海拔4359米。第四纪以来,螺髻山经历了多次冰川作用,留下了大量的冰川遗迹,如羊背石、冰溜面、U型谷、冰川刻槽、侧碛、垄岗、冰窖、冰斗、冰蚀湖和冰蚀洼地等等。当地群众称湖为“海子”。这些海子,大都深藏于原始森林中,四周冷杉密布,风景迷人。  相似文献   
2.
走进凉山     
雷文彬 《地图》2003,(4):62-71
这是一个从古到今都令人神往的天国.也是一个令所有极富冒险精神的人都谈之色变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个有自己文字、服饰、风俗的民族。直到今天.她依旧是那么原始、落后.世人都称她为中国西部的“处女圣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撩开她那神秘,多变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贺拿  杨建元  陈宁生  朱云华 《地震学刊》2013,(6):671-678,697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23-23
延安清凉山,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20世纪二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顶点和山脊线等特征地形要素是构成地表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DEM研究山顶点、山脊线及其空间组合关系,是DEM地表形态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衔接从地形特征分析向山峰等地貌学本源语言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南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川西凉山山原为例,基于山峰-山脊线-控制范围一体化构建的算法策略,识别了山峰和山脊线及其等级、主山脊及其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主峰9座,次峰53座,平均高程2540 m;山脊线230条,其中主山脊9条,平均长度60 km;9大山系,近南北走向,平均控制面积1017 km^2。研究用模糊隶属度方法对算法所提取的主峰、主脉进行精度验证,隶属度介于0.98~1.00和0.37~0.57时提取的主峰、主脉基本吻合算法提取的结果。研究采用一体化山地特征要素提取方法,实现了各山地要素间紧密联系、总体结构与区域地貌特征相对吻合的目标;完成了由栅格单元向地理对象的转变;可以应用于协助地貌类型划分,协同区域地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凉山地区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圣钟 《地理研究》2012,31(1):23-33
在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地方志及四川省志、档案材料、水旱灾害调查材料、今人水旱灾害史料汇编、旱涝分布图集、相关论著等所载水旱灾害史料搜集整理基础上,对四川凉山地区明清时期水灾和旱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频发,而水灾较旱灾更为频繁;水旱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其他季节分布较少;水灾与旱灾多隔年发生,较少同年爆发;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水旱灾害和大水旱灾害为主,特大水旱灾害相对较少;水旱灾害多发地带集中在金沙江下游一带、安宁河流域一带,其他地域相对较少。明清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对当前凉山地区水旱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凉山地区2014~2015年雷电实况观测资料和地面电场资料,采用电场强度阈值预警和电场极性跳变预警两种方法对地面电场预警雷电天气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这两种方法,选取电场强度E和电场变化率△E两个参数,分雨季、非雨季(包括干季和过渡季节)确定了预警阈值,并检验了预警有效性。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的雷电天气地面电场预警阈值不同。(2)综合运用E和△E的预警阈值这两个参数进行雷电天气预警,可小幅度提高其预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始建于1958年,是省属事业单位,是一支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水工环、物化探、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及施工、地质科研及测绘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队伍。拥有地质、水工环、测量、探矿、物探、化探、注册岩土工程师、经济、会计、实验测试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人员228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71人。建队以来,四○四地质队先后在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等地区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查评价工作。找到或勘查矿产地164处,矿种20多种,探明矿产地20处。四○四地质队下设四川凉山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凉山州17站近40年10m风塔及部分区域站风的观测资料,对风速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及代表站点的风速频率、有效风时数、平均风能密度进行了计算和统计,并结合地形地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风资源地形效应显著、季节性强、风向稳定。以德昌为代表的安宁河沿线风资源较为丰富,是风资源可利用区;盐源、普格、喜德县境内一些风速较大的平坝、山口、河谷为风资源季节性可利用区;雷波、金阳、木里等县的大部分地区风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