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3篇
  免费   3770篇
  国内免费   3545篇
测绘学   5908篇
大气科学   3038篇
地球物理   5459篇
地质学   7536篇
海洋学   2062篇
天文学   1727篇
综合类   2458篇
自然地理   2310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927篇
  2018年   782篇
  2017年   1102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292篇
  2013年   1558篇
  2012年   1494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1384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1692篇
  2006年   1514篇
  2005年   1252篇
  2004年   1180篇
  2003年   988篇
  2002年   826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0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RM) is often conducted 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In Australia, government agencies formulate policy and fund implementation that may be delivered on-ground by community groups (such as Landcare). Since the late 1980s, over AUS$8b of Commonwealth investment has been made in NRM. However, quantitative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is lacking. The NRM Planning Portal has been developed to (1) provide an online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haring Landcare and agency data; and (2) to facilitate NRM priority setting at local and regional planning scales. While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federates Landcare NRM activity data, challenges included (1) unstructured, non-standardized data, meaning that quantitative reporting against strategic objectives is not currently possible, and (2) a lack of common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value proposition for adopting the portal approach. Demonstrating the benefit of technology adoption is a key lesson for digital NRM planning.  相似文献   
2.
2017年精河MS6.6地震震前,尼勒克、巴伦台和小泉沟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应变变化,经现场落实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这3个台的记录资料计算相对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最大(小)主应变大小和方向分别出现明显加速和急剧偏转变化。此外还发现,相对应变场异常期间主方向与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The 33 086 ha mixed land use Fall Creek watershed in upstate New York is part of the Great Lakes drainage system. Results from more than 3500 water samples are available in a data set that compiles flow data and measurements of various water quality analytes collected between 1972 and 1995 in all seasons and under all flow regimes in Fall Creek and its tributaries. Data is freely accessible at https://ecommons.cornell.edu/handle/1813/8148 and includes measurements of suspended solids, pH, alkalinity, calcium, magnesium, potassium, sodium, chloride, nitrate nitrogen (NO3-N), sulphate sulphur (SO4-S), phosphorus (P) fractions molybdate reactive P (MRP) and total dissolved P (TDP), percent P in sediment, and ammonium nitrogen (NH4-N). Methods, sub-watershed areas, and coordinates for sampling sites are also included. The work represented in this data set has made important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loading in mixed use watersheds and that have an impact on algal productivity in receiving water bodies. In addition, the work has been foundational for important regulatory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4.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785-179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而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环节。研究中巴贸易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贸易潜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论文从中巴贸易发展态势、商品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揭示中巴贸易关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贸易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发展潜力,以期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 中巴贸易发展迅速,中对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省份与巴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各省份除新疆外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均较小。③ 中国多数省份对巴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动,其中,新疆、山东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多元的省份的变动相对较小。④ 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中巴贸易拉动较强;海运距离对中巴贸易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土接壤为中巴组织边境贸易提供了良好条件;铁路和水运口岸的建设对中巴贸易具有积极影响。⑤ 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均有较大贸易潜力,内蒙古、云南、广西、陕西等省份的合作潜力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近7万个湖南及邻近省份重力观测数据、502个GNSS/水准控制点及数字高程模型,以EIGEN-6C4全球重力场模型作参考重力场,采用顾及地球曲率影响的各类地形质量位及引力的第二类Helmert凝集法严密算法,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甚短波扰动重力场,确定空间分辨率2′×2′的高精度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HNGG2017)。经外部检核,模型整体精度均优于±0.022 m。与历史模型相比,新模型在湖南北部常德汉寿、西南部永州江永等地区精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7.
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具有无尺度性,其特征可以采用异速标度指数定量描述。论文以京津冀为例,基于1992—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的校正结果,提取城镇夜间灯光信息,采用多标度异速分析方法,分析京津冀城镇体系的相对发展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①京津冀大城市的增长空间局限日益显著。虽然大城市如京津唐的绝对发展水平高,但接近环境承载量的极限,22 a间增长快速的是大城市交接地带的小城市(如三河、迁安、廊坊等)。②相对增长速度快的城市从东北到西南呈现带状分布——政府选择发展的“雄安新区”就在这个轴带上。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京津冀城市演化的趋势相对均衡化,空间结构异质性逐步减弱,整个城镇体系的发展趋于相对平衡状态;其二,大、小城市“两极”贯通或许是增强城镇体系功能的有效途径。京津冀的空间格局优化不能仅仅考虑主要的、规模大的中心城市,而应该基于等级结构协调整个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波  崔蓓  丁鑫 《测绘通报》2020,(12):75-78
自然资源部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实现“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作为政务服务应用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落实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如何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发挥系统作用,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需求后,提出了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及数据融合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0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区域精密水准网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模型计算获取大别山地区水准网长期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研究发现,淮河平原地表下沉较为严重,大别山呈现弱隆升趋势运动,长江谷地边缘地区较大别山区呈现明显的隆升运动。跨郯庐断裂带水准剖面结果显示,垂直运动与地形呈负相关和弱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岛遥感影像数据的不断积累,传统数据存储管理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云存储技术对海岛影像数据进行分块组织,建立分布式海岛影像数据集,并在优化数据存储的同时,设计了一套海岛信息多形式展示平台。实现了信息检索、数据传输与审核、分析评价、成果展示和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