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遥感影像镶嵌时拼接缝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朱述龙  钱曾波 《遥感学报》2002,6(3):183-187
对现有的影像并接缝消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拼接缝消除的强制改正方法,并用大量的实际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拼接缝消除效果,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可以处理彩色和黑白等多种图像。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影像的重叠度通常较大(60%~80%),对纠正后的正射影像进行拼接处理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冗余。同时,影像越靠近边缘处变形越大,影响拼接精度。提出了一种顾及有效区域的Voronoi图的拼接线自动选取方法,基于整体构建拼接线网络,并根据影像有效区域优化拼接线,保证拼接的精度和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低空数字航空摄影系统中的航摄数据使用SmartImage 软件进行影像数据拼接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叙述了影像拼接的具体作业流程及特点。从数据操作的快速性和简便性上详细分析了其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为更好地利用无人机航摄数据做好快速应急测绘保障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图像镶嵌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跨区域遥感图像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决传统遥感图像并行算法中存在的计算节点利用率低、频繁数据I/O等问题,本文根据Spark分布式内存计算框架,充分利用Spark利于迭代数据处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park自定义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并行镶嵌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集群的多个节点上通过相位相关法执行图像重叠区域估计操作,从而提高了图像重叠区域估计的多节点并行计算;然后,通过重写Spark中RDD的compute和getPartitions方法,自定义针对遥感图像处理的RDD,并将图像镶嵌中的重叠区域估计、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3个关键步骤作为自定义RDD的Transformation类型的操作算子;最后,通过隐式转换创建自定义RDD,并调用自定义RDD的操作算子实现图像镶嵌的并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MPI的并行镶嵌算法相比,该方法在保证图像镶嵌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量的图像镶嵌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遥感影像拼接过程中,需要一种技术能够使拼接缝处的灰度(或颜色)有一个光滑过渡,不产生突变效应。本文提出了基于余弦曲线的加权平均算法,使得接缝线处的过渡更为平滑,实现了影像的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6.
袁胜古  王密  潘俊  胡芬  李东阳 《测绘学报》2015,44(10):1108-1116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标记分水岭分割的航空影像接缝线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割区域差异确定接缝线优先穿越区域,然后在优先穿越区域中使用基于最小二叉堆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得到最终的接缝线。试验表明,本文方法获得的接缝线能很好地避开投影差较大的区域,与其他算法的比较也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继溢  许彪  张力  艾海滨  杜全叶 《测绘学报》2015,44(10):1125-113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生成树的镶嵌线快速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影像亮度差异和梯度构建重叠区域差分影像并视其为带权无向图,以Bottleneck模型为基础,采用最优生成树生成方法智能检测最佳镶嵌线。该方法回避了迭代搜索过程,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保证镶嵌线质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可有效解决正射影像镶嵌过程中镶嵌线的自动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修孝  钟灿 《测绘学报》2012,41(2):199-204
正射影像在影像边缘和覆盖有房屋、树木等地物的区域上表现出投影差,且投影差在不同的影像上不相同。当两幅正射影像镶嵌时,在重叠区域的差分影像上,这些区域表现为高亮度区,理想的镶嵌线应避开此类区域。本文采用贪心搜索方法选择镶嵌线,并改进了最小化最大算法的局部选择方式和判据,在正射影像重叠区域的差分影像上自动搜索镶嵌线。试验表明,改进算法搜索的镶嵌线能够很好地避开投影差大的区域,且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讨论了建立大型遥感影像数据库中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影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扩充的关系数据库、无缝拼接、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数据压缩等。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5个造山区(带)。中朝陆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解。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些单元都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5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5个造山域。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