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湍流封闭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正压浅海湍流运动的雷诺应力封闭模型(RSM),以代替目前三维浅海动力学模型中普遍采用的湍粘性系数的传统假设。通过直接建立并模化f—平面上正压海洋的雷诺应力传输方程,分别得到的微分形式和代数形式的RSM方程组。并讨论了进行数值计算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利用该模型可以进一步研究浅海潮流、风暴潮流及风海流等浅海流动的三维结构和湍流特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大地形对正压大气迭加在非均匀纬向基本气流上挑动演变的影响。用WKBJ方法推导了正压扰动的频率和频散关系以及波作用量所满足的方程。当基本流场定常且存在无限长的东西向山脉时,则有波作用量守恒。据此,获得了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即在所考察的平面域内至少在某点或某些点上含地形效应的某一物理量等于零,扰动就可能得到发展。对波包动能的倚时变化的讨论得知,在无摩擦正压纬向非均匀基流的情形,地形对扰动动能并无直接影响,即导波和曳波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南侧和北侧得到加强,并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北侧和南侧强度减弱。扰动的发展由扰动的结构所决定。导波和曳波的波长缩短总伴同其轴线倾向于东西向相联系,而它们的波长伸长总是与其轴线倾向于南北向同时发生。还指出,正压扰动的加强(或减弱)与波长的伸长(或缩短)不是必然的联系,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5.
黑潮延伸体上游中尺度涡场的年代际振荡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潮延伸体上游区域的中尺度涡场的涡动能和涡特征尺度存在显著地年代际振荡,和黑潮延伸体路径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当黑潮延伸体路径比较稳定时,其上游区域涡动能比较高,涡特征尺度比较大,反之相反。通过对黑潮延伸体上游区域的中尺度涡场进行集合分析发现:当黑潮延伸体处于稳定状态时,上游涡场几乎是各向均匀地,有轻微的径向伸长;而当黑潮延伸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上游的中尺度涡场有显著地纬向伸长。对与中尺度涡场的产生相关的线性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线性斜压不稳定不是控制中尺度涡场年代际变化的机制,而正压不稳定对中尺度涡场的年代际变化有积极的贡献。不稳定产生的中尺度涡之间存在非线性涡-涡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次引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沈阳  孙燕  蔡凝昊  苏翔  史达伟 《气象》2019,45(2):166-179
利用NCEP0.25°×0.25°再分析数据和多种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在苏皖地区引发区域性大暴雨并在江苏数个观测站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过程(简称"0609"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气旋的生成、发展、冷暖锋和相当正压性等方面与前一次降水较弱的江淮气旋过程(同年6月5日过程,简称"0605"过程)进行了对比,结论如下:(1)对流层高层正涡度平流及出流区引发高空辐散场,继而导致对流层低层动力减压,是"0609"江淮气旋的启动机制,而"0605"过程对流层低层强盛的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导致了气旋的生成;(2)对锋生函数的计算表明"0609"过程锋生作用较"0605"过程更强,前者暖锋锋区较后者更为陡立且在一定区域内缓慢移动,暖锋附近及暖区一侧上升运动更强且更为深厚,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了"0609"过程区域性大暴雨的发生;(3)相对涡度和纬向风0值线的垂直分布表明,"0609"过程气旋在700 hPa以下表现为集中的涡度柱形态,强度较大,系统随高度几近垂直分布,相当正压结构十分明显,而"0605"过程气旋涡度柱仅存在于850 hPa以下,强度较弱,相对涡度和纬向风0值线随高度北倾,斜压性明显;(4)"0609"过程强降水引起的潜热释放通过涡度混合加强了气旋,加强的气旋又增强了降水,降水和气旋之间建立了类似于"CISK"机制的正反馈过程,这可能是"0609"过程气旋表现出较强正压性的原因,说明了江淮气旋发展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8.
从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出发,在k1+k2+k3=△k、l1+l2+l3=0和ω1+ω2+ω3=0的准共振条件下,分析了准共振三波能量和位涡拟能的传输。当△k很小时,准共振三波组的总能量和总拟能近似守恒;三波之间能量和拟能的传输方向与共振情况基本相同,但中波向长波传输较多能量、向短波传输较多拟能和三波之间产生能量与拟能传输这三者的可能非线性准共振的面积与共振时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化,而三者的面积比也有较明  相似文献   
9.
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垂直结构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北半球100、500和700hPa三层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进行展开,得到了不仅能反映各层高度距平场本身的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而且能同时反映各层高层距平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特征向量场.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