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1026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19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生态地理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辨析,并将它与相近学科如生物地理学、生态地理区划、宏生态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界定了生态地理学的概念。研究认为: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或/和时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耦合机制的学科。生态地理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环境梯度下或不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普适性规律及其成因。同时,结合国内外野外实验平台介绍,在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列举了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和碳汇功能的研究;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汇功能研究;中国东北样带和南北样带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中国北方草地样带尺度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辨析生态地理学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生态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研究单位,选取10个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GIS技术,测度了贵州省9个市州域2006~2016年10年来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明显,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空间关联性,上升区与下降区均集中分布;各项指标数值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最终得分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3.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GIS支持下长江口南支河道百年来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江口南支河道1900—2001年的5幅海图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百年来长江口南支河道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00—2001年间南支河道表现为微冲,不同时段的冲淤状况不同。(2)南支河道的冲淤演变主要表现为5个水道和4个成形沙体的冲淤变化,各水道的最大水深和成形沙体的总面积和总体积都呈不断增大趋势。(3)南支河道各主要断面以复式河槽为主,主槽位于南岸,且最大水深不断增大。位于南支河道入口处和出口处断面的变化比中段断面的变化剧烈。(4)南支河道的演变是自然演变和人工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书采撷了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地貌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精品,共29篇。论文大致反映了李先生关于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冰川地貌与沉积相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明、青藏运动、西部开发研究和其他重要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海水25℃等温蒸发过程的理论计算(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彭生 《盐湖研究》1990,(3):16-22,5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石蜡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4):47-47
石蜡油又称矿物油,是从原油分馏所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混合物。它可以分成轻质矿物油及一般矿物油两种,但轻质矿物油的比重及黏稠度较低。由于矿物油具有低致敏性及良好的封闭性,有阻隔水分蒸发的作用,所以常在婴儿油、乳液或乳霜等护肤品中被当做顺滑保湿剂来使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油溶性质,所以也会出现在卸妆油或卸妆乳中。此外,石蜡乳液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工业助剂,在人造纤维板工业中,可完全替代石蜡作为防水、防潮助剂,比使用石蜡更加简便,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且其具有抗酸、抗碱、耐硬水、水溶性强、乳液稳定,  相似文献   
9.
魏东岩 《岩石学报》1991,7(3):73-80,T001
中国的蒸发岩矿床非常丰富,与蒸发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盐溶角砾岩极其发育。本文简述了中国盐溶角砾岩的分布,总结了盐溶角砾岩的一般特征,划分出盐溶角砾岩的主要类型,探讨了盐溶角砾岩与盐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太湖平原西北部全新世古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度、磁化率定量数据分析在判明第四系沉积物的来源、识别沉积分异作用、解译古沉积相和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太湖平原西北部卜弋桥ZK01钻孔上部全新统如东组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试分析,结合该孔孢粉成果,揭示研究区全新世古河道沉积环境和气候明显经历了3个阶段:1)11000—9500cal.aBP,沉积物主要由粉砂组成,粒度证据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强,孢粉证据显示该阶段气候较温暖湿润;2)9500—3900cal.aBP,沉积物砂组分含量大幅增加,粒度资料显示古河道水动力明显增强,孢粉植被表明该时期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暖湿稳定;3)3900cal.aBP以来,粉砂组分在沉积物中占优势,粒度结果表明该阶段水动力显著减弱,孢粉资料和磁化率证据表明研究区自该阶段特别是后期以来逐步出现了明显的人类活动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