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7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期间累计下潜100余次,形成和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应用保障体系和专业的应用人才队伍。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中运行与保障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针对其中设备与备品备件管理、运行作业管理、拆检总装管理、数据资料查询与利用等方面的重要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与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资源、作业成果以及经验积累传承之间的高效衔接与复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装备运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文章提出的载人潜水器运维体系能够为我国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载人潜水器、远程缆控机器人(ROV)、水下自治机器人(AUV)等重大海洋装备的运行与保障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2):59-61
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无疑是近段时间大家讨论的热点。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后,中国和印度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发射无人宇宙飞船。中国和印度分别启动了名为“嫦娥工程”和“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的月球探测计划,其目标均为2007—2008年进入月球轨道。其实中国并不满足于仅仅进入月球轨道,其计划是在2012年前,向月球表面发射无人宇宙飞船,获取含有14种有用元素的月球岩石标本,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枝定界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载人潜水器圆柱形耐压壳体的重量最小化进行了研究.设计变量是壳板的厚度、肋骨的型号、间距和数量,讨论了下潜深度、材料几何参数对重量以及其它特征量的影响.算例计算表明,下潜深度越大,屈服极限越高的材料重量减轻越明显.对于大深度而言,选用高屈服极限材料,可以使得材料能够充分利用.文中还对结构重量占排水量比例随深度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低速大漂角模糊滑模航向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岭  崔维成 《海洋工程》2006,24(3):74-78
通过模型试验测量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低速大漂角运动时所受到的非线性水动力。基于一种新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为潜水器设计了鲁棒航向控制器。在不同的漂角子区间内分别设计局部镇定的滑模控制器,然后通过Takagi-Sugeno模糊推理系统将它们光滑连接,得到模糊滑模控制。仿真计算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莫杰 《海洋信息》2001,(4):17-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本、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载人深潜器和无人深海探测器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功能不断更新,先后研制建造了一批先进的探测装置和各种类型的深海运载器,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6,(8):46-47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科研负责人莱温斯基赫16日介绍说,在将于明年开始的火星载人飞行模拟实验中,每位参与实验的人都将在飞船内拥有自己的“迷你菜园”。  相似文献   
7.
寸土寸金     
本刊编辑部 《地图》2005,(6):F0005-F0005
今年的10月17日,是令人喜怒参半的一天。这一天,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返航,为人类的太空科学探索立下又一里程碑:同一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及国会议员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前者是对科学与进步的贡献,后者则是对和平与美好的破坏。一进一退,一长一消,昭然天下。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6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航天员培训基地,老摄影工程师鞠浪手举摄影机,一路,小跑跟随着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专车,拍摄航天英雄胜利返同航天城的镜头,鞠浪流泪了。  相似文献   
9.
太空飞一天,训练已五年。有人说这五年进行的是“魔鬼训练”并不夸张。千挑万选、脱颖而出自不必说,此后长年不懈的身体、心理、专业技能等的训练,造就了中国真正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今天早晨5时30分,我与杨利伟的距离是那样近——只有不到1米,我用摄像机记录了他从容的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