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兴  张强  王胜  王帆 《干旱气象》2021,39(1):159-167
露水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最底层,受大气、植被、土壤的共同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露水凝结模型所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统计回归模型、潜热通量模型、简化的云物理/能量平衡模型,凝练了当前因观测数据序列短造成的模型代表性不足、对不同下垫面露水形成物理机制分析不够透彻、对自然下垫面露水的...  相似文献   
2.
露水的形成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是进一步量化水循环和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依据。为探明露水发生规律,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连续3 a观测了每30 min气象资料和表层土壤水分,用叶片湿度传感器测算了露水量。结果表明:该区年露水量可达56.41 mm, 75%发生在6—10月,最大月露水量和日露水量分别为13.40 mm和0.80 mm,主要发生在03:00—08:00;露水发生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范围分别为0~24.4℃、50%~100%和0.16~1.74 m/s,风向为30°~60°(东北风)和270°~330°(西南偏西风);气温和露点差与相对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线性逆相关,气温和露点差小于3℃且相对湿度大于80%时极易产生露水;日露水量为0.6 mm、0.7 mm和0.8 mm时表层5 cm土壤贮水量可分别提高0.10 mm、0.20 mm和0.25 mm。该地区年均降露量是降雨量的13.5%,露水年均发生频率为126 d(35%),是当地水循环和生态系统不可忽略的水源。  相似文献   
3.
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又称季秋、暮秋、菊月等。九月的天气和景象,正如李贺在《九月》诗中所描绘的那样,飞萤不见,天凉如水,竹叶转黄,池面是残荷败柳,道路是落叶斑斓。由于树叶落尽,庭院显得空旷清冷,月光淡淡,露水湿湿——美感中带着一丝无奈,收获中夹杂着一点失落。  相似文献   
4.
早晨,我路过门前的花坛,那真是一块漂亮的地方,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那一团一团的紫色灌木的叶片上,有几滴细小的水珠儿——露珠,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忽闪忽闪的,又像几颗小眼睛,在那儿眨巴眨巴的,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5.
陆面露水特征及生态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陆面降露水研究工作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降露水的形成机制;分析了与温度、湿度、风速、云特征、地形等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论述了陆面降露水的生态、气候和生物化学效应,同时还讨论了降露水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谈露水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水与雨水和露水与植物吐水它们之间的区别,提出对露水观测记录的一些浅见,为大家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张强  王胜 《干旱气象》2007,25(2):1-4
简要阐述了陆面水分过程的内涵,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的独特性,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和土壤特性对陆面水分过程的敏感性。并且,总结了国内外陆面水分过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研究的不足之处,讨论了进一步开展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露水作为下垫面水汽凝结的产物,对其水质的研究可揭示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露水的生态效应.为此,分别于200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初,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收集了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植株上的露水样品,使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K、Na、Ca和Mg等26种...  相似文献   
9.
关于陆面降露水测量方法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强  问晓梅  王胜  张杰 《高原气象》2010,29(4):1085-1092
在系统总结以往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一些常用降露水观测仪器的基本特点,归纳出了几种典型的降露水观测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和仪器的主要科学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发展降露水观测方法的初步思路。最后,简要探讨了开发利用降露水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中露水凝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三江平原露日季节变化的分析及对毛果苔草沼泽群落中露水的实地观测,探讨了年露日的出现规律及露水凝结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露水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夏秋季(6~9月),近12年来露日在66~108d/a,平均为95.42d/a;每年露水的凝结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是6月(或7月)、9月;露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明显,植物冠层高度处的露水凝结量较多;由于沼泽植物茂密,叶面积较大,加之地面粗糙,单位土地面积上在植物及地面实际凝结的露水量远高于相同面积下较光滑的收集器测得的露水量。用杨木棒测得的毛果苔草地表面的露水量为2.83mm/a,折算成单位土地面积上地表面和植物叶片实际凝结的露水量为20.68mm/a,占同期降水量的5.05%。露水是影响水量平衡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