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万日金  赵兵科  应明 《高原气象》2009,28(2):299-305
长江中下游梅雨(下称梅雨)是丙南暖湿季风气流随季节增暖北进过程中的产物,是东亚副热带季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候平均资料分析和敏感性数值模式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江南山脉地形对梅雨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江南处于强劲西南急流风速中心的下游,有江南山脉地形对西南急流强迫抬升,具有强烈的风速和水汽辐合,这是梅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无高原时该西南急流增强,江南上空气旋性涡度增大,梅雨雨量增加2 mm/d,这反映了夏季高原巨大的感热气泵的抽吸作用使其东侧的江南地区环流的气旋性减弱,上升受到抑制,降水减少;无江南山脉地形时梅雨雨量减少2 mm/d,雨带北移到淮河流域,而加高山脉地形时则梅雨量增大,雨带位置南移,说明山脉地形对西南季风气流有强迫抬升增幅降水作用,对梅雨雨带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个p-σ混合坐标五层原始方程模式,进行了地形及冷热源扰动的不同分布对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形成作用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亚洲南部特殊的地形及海陆分布是形成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的基本条件,但它造成的最大风速只能达8m/s,比观测值要小。试验中发现,在有地形作用的前提下,澳大利亚冷空气的向北爆发及菲律宾附近热源扰动的作用均可各自在南沙海域形成12m/s以上的大风过程,而孟加拉湾附近的热源扰动则对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的形成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韶关"7.19"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西南季风爆发的背景下,当高空槽超前于低层切变和地面锋面,在高空槽附近有不稳定能量积累,华南中部生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往北发展造成了韶关南部的连续暴雨;而韶关北部的强降水则属于典型的锋面低槽降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