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4,(10):52-52
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日前在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区探明一个资源量达百余吨的超大型金矿。目前,这个地处岷山山脉和秦岭山脉交汇处的金矿,已发现66条黄金矿脉,累计可为国家提交黄金资源量达156吨。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有大洋海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后,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不同时段多个异常区边界或空区边界或条带交汇可求得未来强震的位置。交汇法使地震的预报范围大大缩小,这对防震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交汇法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只要异常边界比较正确,采用的又是动态监测方法,这种预测强震位置的思路和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前兆场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甘肃北山地处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部位,具有多期次、多旋回造山特点,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关注,众多单位和学者曾在此开展过工作。由于受地域条件和军事禁区限制,红石山断裂带南带研究程度相对较高,而北带总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中蒙边境一带,实际上从未开展过任何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单元多为航照解译圈定。随着地质调查的不断进行,测区的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5万红宝石幅区调项目在红石山北发现了志留纪化石即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5.
作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沉积相类型之一,进积型三角洲在油气勘探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进积型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对于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纪湖盆内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和永安三角洲在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期发生了交汇,而有关两个三角洲的交汇方式、沉积特征及交汇区储层的预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岩芯观测、录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交汇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沉积期次、交汇过程,建立了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主要发育湖泊、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储集砂体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次之,浊积岩主要分布于深湖区。认为此前界定的东营三角洲的分布范围可能被夸大,而永安三角洲的沉积规模可能被低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可划分为9个期次,其作用过程可分为局部交汇阶段和完全交汇阶段。三角洲水下交汇区是水流汇聚和沉积物卸载的有利场所,叠置砂体可成为有利的油气储层,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亚洲与特提斯交汇带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古亚洲与特提斯构造交汇带盆地群发育石炭系、侏罗系(中下统)、白垩系(下统)等多套烃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的特点.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进入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已进入大量生油阶段,白垩系烃源岩也处于生油高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区内储集岩发育,石炭-二叠系储集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特征,石炭系储集层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的碎屑岩,二叠系储集层为一套河流相粗碎屑岩;侏罗-白垩系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以中孔、中渗,或中孔、高渗为特征,为以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在石炭-二叠系、中新生代地层中均见到了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或获工业油流.存在3种不同的生储盖组合,即①自生自储式组合.②下生上储的间隔式组合.③潜山型组合.预测油气资源量36.85亿t,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仅为1亿t,具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郭增建 《地震学报》1998,20(6):659-661
1991年我们发现,在通过我国的35度纬线上,历史上的大震活动具有60年或60年倍数时间的间隔,且大震发生的位置多在活动构造与该纬线交汇的地方,其具体发生的季节多在冬夏两季.据此,郭增建和秦保燕(1991a)以及郭增建等(1991)预测了1996~1...  相似文献   
8.
明日看东山     
《海洋世界》2001,(5):24-24
被人们为“海上玉蝴蝶”的东山岛,是中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地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东濒台湾海峡距离高雄110海里,南下香港210海里,自古是闽南与台、港、澳和东南亚通商往来的主要口岸。东山岛陆地面积1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63万平方千米,拥有32个小岛,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然河流交汇区域复杂的地形条件及水流运动特性,采用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型,对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区水流运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交汇区域分离区、剪切层、流速场及螺旋度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水流分离区形状受地形影响明显,随着水位的增加向右岸移动,剪切层整体呈一个扭曲的曲面;干支流原有的环流在交汇之后重新汇合,左岸未出现明显的环流,右岸逆时针的环流有减弱趋势,交汇区域纵向流速呈现高速与低速带分布特征。此外,长江和嘉陵江在交汇口下游螺旋度呈现左侧为负、右侧为正的对称分布,水流结构表现出逐渐形成双螺旋流的趋势,其中左侧的螺旋流逆时针运动,右侧的螺旋流顺时针运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观测资料、每隔6小时一次的1°*1°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当黑体温度TBB对2011年10月6—7日预报偏差较大的广西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得出: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和台风“尼格”减弱后的后部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和地面冷空气在桂中上空交汇,850hPa切变线和500hPa西风槽触发了暴雨的产生;比湿和假相当位温的分布显示了冷暖空气的对峙情况;TBB平均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强降雨的落区和移动:水汽主要从东边界进人广西,少部分从南边界和北边界进入,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和东海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