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345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1740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62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Atlantic inflow in the Fram Strait(78°50′N) has synoptic scale variability based on an array of moorings over the period of 1998–2010. The synoptic scale variability of Atlantic inflow, whose significant cycle is 3–16 d, occurs mainly in winter and spring(from January to April) and is related with polar lows in the Barents Sea. On the synoptic scale, the enhancement(weakening) of Atlantic inflow in the Fram Strait is accompanied by less(more)polar lows in the Barents Sea. Wind stress curl induced by polar lows in the Barents Sea causes Ekman-transport,leads to decrease of sea surface height in the Barents Sea, due to geostrophic adjustment, further induces a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around the Barents Sea, and causes the weakening of the Atlantic inflow in the Fram Strait.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olar lows in forcing the Atlantic inflow in the Fram Strait and can help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tlantic warm water on the change of the Arctic Ocean.  相似文献   
2.
王家录  任娟  王勇  李维杰  娄昭  陈佳 《热带地理》2020,40(2):335-345
为探究岩溶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过程,对贵州普定夜郎湖表层水体进行了为期3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1)多变的天气和水文条件叠加导致水体离子指标昼夜变化不显著,规律性较差。而水温、DO、pH值、SpC、SIc、pCO2等常规理化指标受水温变化和生物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2)利用亨利常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温度变化、生物作用、人类活动、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对夜郎湖水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66%、17.28%、14.08%和10.22%,说明作用于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因子具有多元性。3)δ 18O表现出与DO一致的波动趋势,即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反映在短时间尺度上,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受控于生物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而对比水库水体和大气降水的d-excess(d值)发现,水库水体的d值(8.21‰)显著偏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的d值(9.64‰),说明在长时间尺度上,主要受蒸发效应引起的不平衡分馏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这些年虽然游过西湖,东湖,洞庭湖之类的名湖胜水。但游过之后,心情总缺少被大自然过滤后的那份清爽,在我心中都不及家乡南湾湖的自然纯净,比较起来南湾湖更多了份温和,亲切之感。这大概是它囤积了我从小到大最轻松,愉快的心情之故吧。南湾湖是一水库的别名,曾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第一批水利风景区,在贤山坳谷之间,筑坝  相似文献   
5.
The energy budget ofBellamya earuginosa in a shallow algal lake, Houhu Lake (Wuha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flesh production (32.8 kJ/(m2·a)), egestion (337.7 kJ/(m2·a)), metabolism (246.7 kJ/(m2·a)), and estimation of excretion (21.4kJ/(m2·a)). The net growth efficiency of the species is about 10.9%, which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ly reported value for gastropod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rvation respiration (R, mgO2/(Ind·d)), body weight (Wd, mg in dry wt) and temperature (T, °C)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R=0.044Wd 0.537 e 0.061T was obtained by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measured SDA of the species is 26.51% of its gross metabolism. Project No. 3960019 and 39430101 supported by NSFC and also a granted for the East Lake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CAS, Wuhan.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四棵树河的水系组成,揭示了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洪水特点,并对河流的泥沙及水化学组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火焰发射光谱法测定氯化物型湖卤水中钾和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氯化物型湖卤水中一般呈现高钠低钾的分布状态,实验配制了合理的钾钠分布比例的标准系列,原水样不需特殊处理,通过逐级稀释,采用最高标准调节能量,火焰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湖卤水中的钾和钠,在标准曲线上查得被测离子的质量,然后换算成钾和钠的含量.方法用于氯化物型湖卤水中钾和钠的测定,回收率为91%~116%,精密度(RSD,n=7)小于1%.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塔里木河水资源主要来自天山南坡两条源流,选择西段阿克苏河和中段开都河-孔雀河作为研究区.1956-2003年研究河源山区气温呈持续升温且降水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2003年升温强劲,升温速率高出48 a期间平均的3倍以上;降水自1986年后持续增加,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增幅达18%,并显示出河源山区湿岛向塔里木盆地扩展.因高山缺少气象观测,出山径流过程变化可以综合反映中高山带的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在1986-2003年间持续增长,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库玛拉克河,1994年以来年径流量增加已在前期平均值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台阶;开都河以降水径流补给为主,1986-2002年出现了观测记录以来的丰水期,并使1986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上升,恢复到1958年记录的最高水位以上.两河年径流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也显示有西、中段的气候变化局部差异,出现丰枯水期的不一致;然而,在近16 a升温过程中,年径流增长幅度和快慢相近.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 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 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 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 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 非冰川区径流占25.4%. 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 在冬季时段, 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 -16.639‰), 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 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 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 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 示踪表明, 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 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 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 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近期七一冰川融水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8月1日-9月30日的实测水文数据,对"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产汇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该冰川日消融特征.通过对冰川融水量的估算以及径流模数的计算,并与过去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近些年来"七一"冰川消融强度和消融量都在增大,而且2006年消融量为近几年观测的最大值.虽然不同年份消融量不一样,但"七一"冰川总的趋势是一直处于萎缩状态,随着全球变暖,"七一"冰川的萎缩可能将继续下去.通过对设立在沿冰川下游方向两个不同的水文断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七一"冰川融水径流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有部分水入渗为河谷潜流,观测期内两个相距不到2 km的水文断面间渗漏损耗占近1/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