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堑构造发育特征、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早第三纪,本区受到了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拉张,其应力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自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其应力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而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已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灰石山东北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矿床的产出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制约。矿区的二叠系双堡塘组是矿源层,矿体具有明显的层位控制性;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提供了热液通道并进行了叠加改造;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地球物理场分析,对阿尔金断裂带的位置、性质和产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断裂末端效应在地球物理场的反映,对阿尔金断裂东北端延伸问题,有一个明确看法。  相似文献   
4.
燕山南缘北西西向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特定气候条件下获得的陆地卫星图象上,深色、带状的线性影象,反映出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形迹。这是向断裂带运移的地下水沿活动构造带上升到地表、在卫星图象上由高密度值显示出来的,是基底构造活动在地表的反映。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可能是中生代末期形成的,断开康氏面和莫氏面的壳型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左旋滑动的特征。本活断层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相似文献   
5.
博白-岑溪断裂带为桂东南重要骨架构造,从北部湾畔至广东怀集多罗山,陆上全长410km,总体延伸45°,宽7-30km,深达莫霍面。以那车垌-莲都大断裂为骨干,由形成于志留纪的北东东向断裂、形成于泥盆纪的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白垩纪的北北东向断裂,通过利用、抑制、改造等关系,反复接合而成。三者于南西方向收敛,形成强大而醒目的断裂带,往北东撒开,强度变弱。 本文采用形成与形变相结合,层层剥开的历史分析法。从断裂控制沉积相的观点分析了三组断裂的发生、发展与衰亡历史。通过对不同期形变的筛分、阐明了三组断裂的变形史及各时期变形特征与力学性质的转化。研究了三者的复合关系和复合后断裂带的地质特点。最后,通过对断裂带构造演化的分析,探讨了断裂组分的多样性、断裂活动的长期性,多期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断裂性质、产状的多变性,断裂组合的不调协性、断层岩与断裂性质的不一致性,以及韧性剪切带在花岗岩中的分布等特殊现象的成因。得出了历史分析法是力学分析法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拟方法,重演了本区的地震序列,论证了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指出,新丰江水库有两组发震构造,它们的活动强度和时间有所不同。诱发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水库蓄水前构造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相同构造体系,唯发震部位更逼近水库。文章还指出,库基弹性变形引起的附加引张应变使部分地区的活动断裂更易于错动。水库荷载还使地震在剖面上有浅层和深层之分。它们的频度与水库水位有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地质、地貌、地震等综合方法研究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本区第四纪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区内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方式活动,东西向断裂以张扭方式活动,北西向构造强烈隆起。现今小震活动多沿东西向断裂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MSS和TM图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指出修水地区的金成矿主要受高湖-蕉溪岭断裂和幽居-船滩断裂控制,二者是郯-庐断裂带西侧一支在本区的散开部分。高湖-蕉溪岭断裂既控岩又控盆。本区金矿床、矿田的定位模式为控金断裂与北东东向断裂相交,发育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环状构造,并有金源层分布的地段。与该定位模式相似的地段有7处。模式地段的构造条件提供有利的成矿环境,如存在其它矿源层(体),也可形成相应的金属矿产。在模式地段应用TM图像对含矿构造及蚀变进行研究,可有效地为找矿服务。  相似文献   
9.
湘西北花垣县及邻区,在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浊积岩。其底面侵蚀构造清楚,覆盖于底面上的各层段厚度变化较大,在各层段内由下往上碎屑粒度依次变细,并相继出现有变形纹层、平行纹层和波痕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是典型的浅海浊积岩。据各层段的发育情况可总结为5种剖面结构。因冰川消融而使海平面上升,故清水洞组浊积期海水深度增大。浊流活动受北东东向保靖—花垣断裂控制,其活动与新元古代发生并延续到早古生代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隐伏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7,他引:9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碎屑岩和上部蚀变火山岩组成,是古缝合线活化控制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磨拉石建造,构造线仍为北东东向,故侏罗系自内蒙东延入黑龙江省中-西部。晚侏罗世时松辽地区的磨拉石盆地闭合,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仍十分活跃。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化石和构造线方向等证据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归为早白垩世早期,是北东向构造控制发育的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记录。文章列述了典型钻孔所见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岩石序列和地层分布,分析了其沉积—构造背景和演化,提出松辽盆地的基底是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盆地早期的断陷伸展和火山作用是燕山造山带坍塌的地表反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早白垩世北东向新生构造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探讨了前白垩系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