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历史CTD数据和EW0210航次的部分地震测线,在加利福尼亚湾首次发现了盐指型温盐阶梯,并对其尺度和规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经分析发现在该区域水深100~600 m范围内主要发育有层厚较大的温盐阶梯,其中均匀混合层厚度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水平方向上连续性好,界面处热通量主要集中在-0.1~-0.2 W·m-2,盐通量主要集中在-1×10-7~-2×10-7m·s-1.受地形引起的内潮波或涡旋的影响,阶梯层抖动剧烈,上下起伏较大,部分反射层垂向位移甚至可达80 m,由此推测该阶梯结构可能将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海盆东南部锚定观测双扩散阶梯的时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拿大海盆上层,分布着高温高盐的大西洋水和相对低温低盐的盐跃层下部水,两水团之间形成一系列的双扩散阶梯。通过分析2005年8月-2011年8月期间的锚定潜标数据,对双扩散阶梯和这两种水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基于固定盐度范围的方法,在盐度廓线中识别阶梯结构,在盐度34.45~34.83范围内,获取18个阶梯结构,并研究阶梯的参数。发现双扩散阶梯的位温主要受与其接近的水团的影响,同时也受其相邻的阶梯生成或消亡的影响,大西洋水对其上方的双扩散阶梯和盐跃层下部水起到加热作用;而盐跃层下部水的深度变化主导着大西洋水和双扩散阶梯的深度变化。两个相邻的阶梯具有一致的位温和深度变化趋势。通过经验公式,估计大西洋水通过双扩散阶梯向上传输的热通量为0.05~0.6 W/m2,且由下至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最后,估算由双扩散造成的垂向涡扩散系数为3×10-6~3.3×10-5 m2/s,且由下至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地质流体力学研究中目前常用的三个基础理论,即双扩散对流理论,边界层理论和相似理论,重点总结了其在岩浆岩石学、成矿学、地球物理学及沉积岩石学等研究领域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攀西层状岩体及钒钛磁铁矿床成因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古代晋宁期本区发生了一次裂谷-大洋过程,形成扬子板块西部的被动大陆边缘。古生代扬子板块由南向北漂移,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本区到达南纬9°左右。这时古边界断层重新活动,分异地幔发生2—5%部分熔融所产生并聚集在莫霍面附近的碱性橄榄玄武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形成上部岩浆房。随后岩浆在不同压力下结晶,分别形成基性岩体和基性-超基性岩体;同时由于氧逸度高,铁钛氧化物早期晶出并堆积在岩浆房底部形成早期岩浆矿床。岩浆多次脉动贯入曾使正常的结晶作用多次中断和反复,形成两个以上的Ⅱ级韵律层和相应的钒钛磁铁矿层。由于双扩散作用,结晶锋面以上的岩浆发生对流和分层又使正常的结晶层序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Almost half of the oceanic water columns exhibit double-diffusion. The importance of double-diffusion in global oceans‘ salt and heat fluxes, water-mass formation and mixing, and circula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However, such an important physical process in the ocean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difficulty of parame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the processes. The paper presented here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in the ocean. Previous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applying the water-mass Turner angle, mTu, to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layer showed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due to the overlying warm/salty water above the cold/fresh NPIW core, and a doubly-stable condition in the lower NPIW where potential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depth while salinity increases, inducing double stratification with respect to both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e present study give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contributed by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layer.  相似文献   
6.
流体与非线性现象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个典型的非线性现象(大别杂岩中的热中心混合岩和云南腾冲热海钙华中的化学振荡分层)的成因机制研究为实例,阐明了流体在成岩和成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流体不仅影响着体系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控制着物质成分的时空分布和输运过程。流体研究是把地质过程之间耦合起来加以整体考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Hansen  U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3,12(2):142-152
在热和成分对密度作用的驱动下,双扩散对流(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D.D.c)属于一种非线性流体动力学现象。我们这里讨论了亚临界状态有限值的双扩散对流在无限值Prandtl数和大lcwis数(Lc)条件下的一些性质。Prandtl数和大lcwis数已应用到岩浆房研究和处于地核—地幔之间(Crust—mantle boundary,CMB)的D′层研究中。由二维有限单元方法所推导出的数据模式可以用来描述与时间变量有关的双扩散对流在扩散区和指状区中的一些性质。由于大lcwis数影响,岩浆房中组成的不均一性远比局部热构造复杂,这种不均一性对耗散岩浆房的地震波有着重要意义,在较高的Rα值条件下,浮力率R_ρ的增加会使与时间有关的双扩散对流减小。在一个较窄的区域里,组成界面的突然翻转会导致指状区内剪切热不稳定地发生。这种现象可能在具有较低的扩散数的岩浆房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北冰洋上层双扩散阶梯热通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冰洋中,低温低盐的上层水与高温高盐的大西洋水之间,广泛存在着稳定的双扩散阶梯。基于锚定剖面仪、冰基剖面仪和微结构剖面仪的数据,对温盐廓线中的阶梯进行研究,分析阶梯的热通量。固定跟踪了锚定剖面仪的3个阶梯,研究阶梯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发现由经验公式得出的上下两界面的热通量差,与混合层内热量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微结构剖面仪数据,计算阶梯界面通过分子热传导输送的热通量。当选取最大位温梯度时,算出的传导热通量与经验公式算出的热通量接近。因此,实验室研究得到的热通量经验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北冰洋双扩散阶梯的热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