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攀西地区具有特定的地质条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有利的成矿环境和已发现的银矿床点,都证明区内具有很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寻找大型独立银矿很有前景。主攻内生型和沉积变质型银矿床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市为例,初步研究了该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应用富集因子这一地球化学指标评价了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市土壤微量元素的污染与采矿冶炼等工业活动有直接联系,工矿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的污染较重;基本无工矿活动的城市居民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武定1995年10月24日的6.5级地震对攀枝市造成了Ⅵ度的破坏。震后,地震部门提出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震情通报、公告,为抗震救灾和安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ICP-MS和ICP-OES分析了攀枝花市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攀枝花市大气尘中As、Co、Mn、Pb、Ti、V的含量,与四川省其他城市相比均偏高,Zn的含量相对较低;②Cd、Mn、Pb主要分布在冶炼区和石灰石矿区,Co、Cu、Ti主要分布在石灰石矿区,Cr和V主要分布在冶炼区,As在仁和河富集较为富集,Zn集中在排土场附近,Fe集中在冶炼区和煤矿区;③除Pb外,其余十种元素旱季含量基本都高于雨季,而雨季Pb的含量却明显高于旱季。通过主成份分析,得出了在攀枝花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主要为矿山污染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  相似文献   
5.
基于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MICAPS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方法对2020年4月13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的冷平流强迫类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雷暴过程混合了冰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多种天气,其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高原槽、700 h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以及地面辐合线。200~500 hPa西北干冷空气顺高原槽南下对本次过程起主导作用,弱的700 hPa西南急流为本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促进了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此外,“上冷下暖”的气层结构、中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气流的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适宜的0℃和-20℃层高度、较强的CAPE和K指数、较大的700~500 hPa温度垂直递减率等因素也是本次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赖良杰 《地球》2009,(4):51-53
四川盐边格萨拉地质公囤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由岩口景区、宝石景区、格萨拉生态景区和格萨拉乡组成,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12’13”~101°22’11”,北纬27°14’01”~27°12’35”.格萨拉地质公园海拔1600—3400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植被繁茂,山色秀美,景观原始,是攀枝花市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地。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攀枝花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用以反映和评价可持续发展实践结果的测试手段。从经济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自己、合理地发展自身的要本性转变。文章针对资源型城市目前发展面临的选择,为其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合硎骨意识、有监测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攀枝花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较好.地质环境差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各大采矿区,地质灾害较严重.文中除了论述评价要素的识别,重点讨论了评价模型的确立和基于GIS的分析方法,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万  王恩宙 《遥感学报》2001,5(6):448-453
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框架与实现方式。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该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将可持续发展信息基础数据库、指标计算、指标的可视化表现、评价报告的自动生成及空间信息查询等集成为一体,并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网络化,是规划方案制定、决策实现和公众参与的有效便捷工具,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