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德群岛,每年十月上旬,就已进入极夜的初期,尽管我去南极时,体察了极昼,尚不知极夜下的生活是啥滋味,但是当我准备赴北极时,出于拍摄照片的需要,还是渴望生活在阳光下。然而,因为阴差阳错,我与我的队友们,还是适值北极极夜时,也就是10月16日到达了北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1年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了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极昼期间的S出现的双峰现象要比极夜期间的明显的多,S是叠加在S之上的极盖区地磁场静日变化;极夜期间的Sq,Sq和SD的变化幅度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大约是极昼期的1/3,SD大约是极昼的3/4.这主要是由于极夜期间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少;极昼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离层等效电流强度发生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施兵 《地理教学》2012,(9):59-59
题目图1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完成1~3题:1.若此刻,全球范围内处在同一日期,O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SD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S在世界时UT6时左右出现极值。这是由于在5、6、7月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减少,在11、12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高层等效电流发生变化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资料一组     
正地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把"生死"校订为"死生")之说。"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这样解释"地理"一词: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  相似文献   
7.
8.
对一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中山站长期居留期间的血压、心率、体温作了342天的连续观察,结果显示: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外,晚间收缩压、心率、体温的总均值有明显升高,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关系。极夜期间的收缩压、体温无明显变化。夜间收缩压趋向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舒张压则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夜间心率也有明显的增加。极昼期间早晨的血压、心率、体温比夜间有显著升高,但未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此时期早晨的收缩压与气压、晚间收缩压与相对湿度、晚间体温与相对湿度均有明显正相关。极夜与极昼时相比早晨的收缩压、体温均无明显变化,只有心率变化显著;极夜期间的舒张压和体温均低于极昼期间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9.
10.
陈静 《地理教学》2013,(18):51-53,42
正历年来高考一直青睐的、经典的考试内容之一"地球运动",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的失分点,也是高考中的区分点;是学生的最厌点,也是老师最恨点;丢之可惜,拾之费时。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高考题一直以来都是一线老师第一谈论的话题,论其的难易,论其命题趋势。因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