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丈夫生世有几时,安能蹀躞垂落翼”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座右铭,30年来他常以此为鞭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无私奉献着,他就是磁县光禄镇土地管理所所长王泽。  相似文献   
2.
利用磁县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1830年磁县7.5级大地震震源区50km范围内的尾波Qc值;经多地震拟合得出在尾波流逝时间为20s时,Qc=(70.2±29.3)f^(0.8054±0.1615);40s,时Qc=(96.6±25.3),f^(0.7772±0.1098)。结果表明,磁县震源区Q0值较低,震区地震波衰减比邢台、唐山震区快;η值表明Qc值对频率的依赖性弱于邢台和唐山震区。  相似文献   
3.
崔云昊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90,36(6):550-557
河北省磁县盛产一种奇异的工艺美术石料——上水石,它是世界上罕见的现代淡水藓藻类构架灰岩的典型实例。本文概述了磁县构架灰岩的地理地质分布;应用多种现代手段,对其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14)C年龄确定生成时代为中全新世;并讨论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5):108-109
依据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细则及邯郸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邯郸市磁县的区域概况、降水、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磁县现状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5.
铲车轰鸣,尘土飞扬,随着“轰隆隆”的声响,磁县岳城镇两个非法砖厂被强制拆除,围观群众不由地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6.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重要的断裂之一,1830年该断裂带发生了M7级地震.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在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基础上,利用震级-时间模型对磁县断裂带未来强震活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该段中南的总体活动水平维持在5级左右.  相似文献   
7.
依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钻孔和重力资料,进一步厘定了磁县-大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断层上断点埋深.研究认为该断裂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并推测出磁县-大名断裂东延至范县古城镇南一带.  相似文献   
8.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峰峰段和南山村—岔口段,3段呈左阶展布。研究表明:磁县—峰峰段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的证据;西段活动性较强;大名—临漳段沿线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其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覆沉积层的影响,磁县—峰峰段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薄而表现为上断点由东向西逐渐变浅,在南山村—岔口段表现为明显的地表破裂带。  相似文献   
9.
磁县共有19个乡镇,379个行政村庄,约64万人口,耕地面积77.25万亩,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针对部分村民建房在路边,圈大院,而村内旧宅空而不用,造成村庄土地闲置浪费的现实,县国土资源局紧紧抓住“村容整洁”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坚持靠宣传发动,靠规划引导,靠制度约束,靠法律保障,运用“一管二治三查处”管理模式,狠抓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大力开展“空心村”治理,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乡村面貌呈现全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基于2008年10月—2018年6月近震资料,对晋冀豫交界地区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与P波、S波三维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地震空间位置得到明显改善,浅部的速度结构与地形及沉积层厚度对应较好,研究区内控制性断裂和地震多分布在太行山隆起区的高、低速变化梯级带上。对比分析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及同一构造单元不同深度的P、S波速度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小地震和历史强震的分布关系,结合研究区内历史强震和现今中、小震分析发震构造及深部孕震环境,为该区未来强震危险区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