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1988年11月至1990年10月近2a时间内,在22°~36°N,98°~104°E地区连发性的5次6级以上迁移地震与地电前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这组连发性迁移强震发生之前,地电前兆在南北两地区观测到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随着南部系统内应力不断向北调整,发生了多次强震。这组连发性的强震孕育,包括它们各自前兆场分布和发育,彼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呼应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5年5月6日—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境内及其中缅边境一带的4组5次M≥6.0级强震的研究,发现水汞在强震连发期都出现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与2001年云南省内6组7次5.0—5.9级中强地震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表现为异常台站多、异常幅度大、异常范围广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中发震。中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与此相反。表现为异常台站少、异常幅度小、异常范围小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结束后发震。  相似文献   
4.
四川强震活动的时间间隔初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1970~2001年中强地震连发,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时间分布集中于5~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2~0.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1~3a出现小震调制比R。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6.
地震活动图像分析预测汶川8.0级地震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中长期及年度趋势预测过程。作者根据地震活动图像特征作出了较好预测,明确指出四川石棉-冕宁和汶川-松潘一带,2008年前后,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带短期预测特点的2008年度大震危险性,作者没有作出确切的预测。本文思考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并对改进分析预报工作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壳的多(应力集中)点场与地震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不连续介质中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应力集中点发育情况的一般问题,在固体力学中已有相当的研究。地壳中存在许多不连续界面,再受垂向和斜向断裂的切割,其不连续的特点更为明显,这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已引起广泛注意。但在研究地震的蕴育问题时,许多概念往往还仅局限在连续体中考虑问题,如把震源看成是单一的应力集中点,把前兆场视为“单点场”所决定的,认为前兆的强度和出现的先后都是由震源向外发展的。1966年以来,在研究我国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强震时,逐步归纳出以下一些现象与概念,如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及邻区6级以上强震的关联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次大地震后相继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或连发与下次大地震事件的连续过程称为关联序列。分别对中国大陆及邻区近百年来69次浅源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异常图像的结构特点,各类序列的时程、时空分布及出现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有53次震例的关联序列,包含超过1次6级缺震及连发的2-4元序列,均在0.5-2年内完成,因此在大地震预测中,对大地震前出现的6级地震缺震、连发关联序列类型与特征的及时识别,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1年施甸5级震群前地震学各项参数异常的动态追踪,研究了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中短—短临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出现b值、小震调制比、波速比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以及中强地震的有规律迁移的中期异常背景上,出现了孕震区的频度、b值、应变加速等群体中短异常,以及云南省内的3、4级地震连续增频、3级日频次异常和显的3、4级地震平静的短临异常。特别是3、4级地震异常平静,标志了明显的临震信息,并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续发生中如何识别单个地震的震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地震目录,分析了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所发生的中强地震连发事件,探讨了这些连发地震对未来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指示意义,并对云南地区第5活跃期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有典型的丛集分布特性,显示出平静—活跃交替出现的现象,地震活动的优势周期约为19年;中强地震能量释放折合震级随时间的分布特征,对云南强震尤其是活跃期首发强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地震平静期中连发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震丛数和地震个数对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强震的时间指示意义比较明显,连发地震能量释放主体地区及周边地区对发震地点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