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争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是多宝山矿集区内的一个重要矿床。文章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_H_O_He_Ar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石英_黄铁矿阶段(成矿前阶段)、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成矿后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争光金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流体包裹体。石英_黄铁矿阶段、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介于116~243℃(集中于150~170℃)、129~294℃(集中于140~160℃)和130~155℃(集中于130~150℃);w(NaCleq)分别介于0.9%~10.1%、1.2%~13.8%和2.7%~8.7%。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相对还原的特征,属H_2O_Na Cl体系。石英_黄铁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和δ18O分别为-127‰~-110‰和-5.9‰~0.6‰,蚀变围岩的δD值和δ18O值分别为-118‰~-108‰和6.3‰~7.9‰。方解石_(石英)_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阶段方解石的δ~(13)C分别为-5.3‰~-2.0‰和-2.9‰~-2.2‰,δ18O分别为7.7‰~9.3‰和9.9‰~13.5‰。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40)Ar/~(36)Ar和~(40)Ar*/4He比值分别为1.75~3.06 Ra、683~1295和0.30~0.63。综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组成,认为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_岩反应后的演化水。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变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但仍以大气降水为主导。成矿流体与贫H_2S的流体混合和硫化物沉淀的共同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臻 《地质与勘探》2014,50(5):874-883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根据胶结物的不同和穿插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期,最早期为硅质胶结,中期为绿泥石胶结,其次为矿质胶结,最后为灰黑色安山质胶结,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通过对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Ⅱ号矿带绿泥石胶结隐爆角砾岩体深部具有寻找与矿质胶结隐爆角砾岩有关金铜矿化体的潜力,这对争光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争光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集区内,矿区内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成岩背景研究薄弱。因此,本文对矿区内英安斑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以期为探讨同时代火成岩的成因及矿床成矿背景提供帮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争光金矿英安斑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78~4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iO_2≥56%(平均为63.91%)、高铝(Al_2O_3平均14.85%)、低镁(MgO平均2.70%)、低Y和Yb(Y=6.00×10~(-6)~7.74×10~(-6),Yb=0.70×10~(-6)~0.92×10~(-6))、高锶(平均368×10~(-6))、高Mg#(56.84~60.60)、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8.74~11.54]和Eu异常不明显的特点,类似于俯冲洋壳成因埃达克岩。锆石εHf(t)介于13.03~13.31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605~624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争光英安斑岩由俯冲的新生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早奥陶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存在洋壳,并且该洋壳向兴安地块俯冲。  相似文献   
4.
阮诗昆 《地质学刊》2019,43(1):50-56
三矿沟—多宝山—争光成矿带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集区,发育有三矿沟矽卡岩铜铁矿床、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争光浅成低温金矿床等典型矿床。基于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资料,重点解剖多宝山、三矿沟和争光3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发现3个矿床的成矿类型和地质特征大不相同,成矿时代(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各异。综合地质研究表明,多宝山矿床形成于岩浆弧背景,三矿沟矿床为弧后伸展背景的产物,争光矿床形成于碰撞后陆壳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光岩金矿区位于黑河市西部,距我国著名的多宝山铜矿东南约8 km处。该矿床为一低温热液蚀变矿床,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闪长岩体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地层内外接触带上,矿体呈脉状产出,受接触构造和断裂构造控制,现控制规模已达中型。笔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凝灰岩的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2和3具有复杂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并含金,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大小集中于3 ~ 15μm,气液相比集中于5%~10%.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9 ~ 305℃,盐度集中于0.3% ~ 10.4% NaCleqv,密度介于0.760.99g/cm3.从阶段2至阶段4,流体均一温度从150~ 220℃,经140~190℃,降为130~150℃.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争光金矿床属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争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其西北部地区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的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文章论述了争光金矿床岩石赋水特征及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认为采用"大井"法计算露采场基岩裂隙水水量是适宜的,其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合理。  相似文献   
8.
争光金矿床位于兴安地块东缘黑龙江省多宝山铜钼-金矿集区南东端,矿体产于早奥陶世闪长岩与下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接触带及多宝山组中,为大型金矿.因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争光金矿床地质背景和岩石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12件矿石样品中共生矿物方铅矿和黄铁矿进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  相似文献   
9.
争光岩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分布在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接触带附近,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为储矿构造.在论述了金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总结了本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龚晶晶 《地质与勘探》2017,53(2):247-258
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位于中亚-蒙古斑岩铜矿带东部,近年来在该矿田内发现了多处铜钼、金矿床,显示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对该金矿床钻孔岩石剖面及地表岩石剖面测量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元素富集贫化的特征及规律,并总结出争光金矿的异常结构模式。研究发现,试验区内Na_2O、Ba、Sr形成的负异常突出而明显,是本区的找矿标志;在这些负异常的基础上,再着重考虑矿化剂元素S、主成矿元素Au及其伴生元素Ag、Cd等元素的异常。利用这样的异常结构模式,提出了争光矿区下一步找矿方向,并为相同类型矿床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