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DBS多普勒中心的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中心估计是DBS成像的重要问题,其估计的准确性决定了扫描中心角补偿、距离走动校正等多项性能的精度.对DBS基本原理和多普勒中心估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采取相关函数法完成精确多普勒中心估计,利用距离走动率进行解模糊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还提出了采取三重频法来避开多普勒盲区,从而得到无模糊的多普勒中心,保证高精度的成像.  相似文献   
2.
汪清7.2级深震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9日汪清7.2级深震前,吉林省地下流体观测网部分井孔观测到一组从趋势到短期前兆异常。本文阐述这些异常出现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过程。认为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震中距密切相关,其空间展布具有迁移性,中期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收缩,其速率很小,进入短期阶段,岩石处于失稳、临失稳状态,水位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速率迅速加大。同时发现了异常盲区即深震的震中区,它对预测深震中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同时对研究板块运动、地球动力学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正引言地震预警系统能快速检测地震的发生并对可能来临的地面震动发出警告。目前,日本和墨西哥已经存在公共预警系统,包括美国西海岸在内的许多其他地区也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1]。在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中,调研企业和公众主动利用预警信息的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5]。在2011年M9日本东北大地震期间,尽管低估了地震震级,但还是成功地发布了地震警报[6]。为了确定警报的用处,日本气象厅(JMA)进行了公开的  相似文献   
5.
位场解析信号振幅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万银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4):1288-1299
通过对单一边界、双边界、多边界以及点(线)质量模型重力异常解析信号振幅和重力异常垂向导数解析信号振幅的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力异常垂向导数解析信号振幅和化极磁力异常解析信号振幅的极值位置相同,且与重力异常解析信号振幅的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相似.利用位场解析信号振幅极大值位置能够准确识别单一直立边界地质体的边缘位置,但不能准确识别其它任何形体的边缘位置,其识别结果的偏移量大小随地质体的埋深、水平尺寸以及倾斜程度等变化.虽然重力异常垂向导数解析信号振幅比重力异常解析信号振幅的峰值更加尖锐、横向识别能力更强,其极大值位置更靠近地质体上顶面边缘位置,但均受地质体埋深的影响较大;随着埋深的增加,位场解析信号振幅的极大值位置会快速收敛到形体的"中心位置",其轨迹类似"叉子状";且对多边界模型会出现"极大值位置盲区"而无法识别其边缘位置.通过这些理论研究表明,位场解析信号振幅只能识别单一边界地质体的边缘位置;而不宜用来识别多边界地质体的边缘位置,但可以用来识别多边界地质体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通讯实际工作情况,利用RouterOS技术,解决卫星链路VPN上网,该方法在不改变网络拓扑,基本不增加硬件的情况下,为地震现场设备以及地震现场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上网途径,详细叙述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超声波测距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结合超声波测距原理,对超声波回波信号处理、新型换能器研发、发射脉冲选取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该技术在液位测量、移动机器人定位和避障、汽车防撞、曲面仿形检测的应用现状作了综述,分析了超声波测距系统现阶段存在的常见问题,相应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超声波测距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盲区问题,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仅由地质异常体产生的电磁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测点的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对盲区内的视电阻率值进行适当预测,得到的视电阻率值接近于煤层真实电阻率值,且曲线变化平稳。利用得到的新视电阻率曲线接反推盲区内的观测信号曲线,该曲线可以看作从盲区内混杂信号中分离出的纯二次场响应,从而提高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在早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富  李克  刘俊清 《地震》2005,25(2):98-107
论述了1999~2002年分别发生在吉林省汪清县、 珲春县的二次深源地震前, 地下流体异常的形态、 时间及空间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其异常具有阶段性、 配套性及集中性, 异常分布不均一、 不连续, 与震中距、 井震距密切相关。 异常的时空演化具有迁移性, 中、 短期阶段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方向迁移、 收缩; 临震阶段, 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 并对深、 浅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的异同及异常机制进行了讨论, 认为单井的异常曲线、 频带、 变化速率、 重复性及多井群体异常的空间分布是相同的, 而异常变化方向、 幅度、 形式、 宏观现象、 异常阶段和多井群体异常的时间特性、 时空演化是不同的。 深震前地下流体异常是等效张应力、 含水层孔隙压变化、 水动力学三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预警系统的预警步骤来探讨影响获得预警时间的因素,并与瑞士地震台网预警延迟各步骤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为7.6s。提出地震波到台站所需时间的算法,较震中假设在台站中间的传统算法更为准确,在此算法下采用双台法和四台法计算接收地震波所需时间,得到中国地震预警延迟时间。讨论双台法和四台法在不同震源深度和台站密度下对预警盲区大小的影响,在台间距小于20km时,2种方法预警盲区差异不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在台站到达一定密度时,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缩短比台站加密对预警盲区的缩小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