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20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多年冻土区埋地输油管道周围温度场特征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冻土区输油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计算问题,根据考虑相变瞬态温度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应用Galerkin法推导出了二维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公式.以东北多年冻土区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工程区的冻土条件和气候条件,应用该方法对温热型输油管道土壤温度场进行了计算预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输送油温为15 ℃、直径为0.914 m以及管顶埋深为2.0 m的管道,在没有铺设保温材料情况下,管顶之上的土壤在管道运行的第1年就达到热平衡状态,同时土壤融化速率在第1年达到最大,随后4a时间里迅速减小,第5年后融化速率变化趋于稳定;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周围的融化圈随冷暖季节的变化呈交替式的扩展;在管道运行30 a后,融深>10 m,即管底下的融化层厚>7 m,而在铺设5~8 cm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后,融深控制在3.08~3.88 m,即管底下融化层厚为0.2~1.0 m.因此,合理使用保温方法能有效防止冻土区管道冻害的发生,同时达到保护冻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海洋饵料金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uiridis)、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等三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后恢复方法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藻都在-0.9%含水量/h的平均脱水速率下获得最高存活率:各种藻在冰冻前的胶球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化冻后,含绿色巴夫藻的胶球在培养基中22℃暗放置48h存活率最高;另两种藻在相对湿度为75%的气相中22℃暗放置12h存活率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冰冻保存的存活率可分别达到74%、15%和17%。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模糊矩阵传递闭包的化简问题。通过定义 1类典型阵 ,给出传递闭包能够进一步化简的充要条件 ,为网络最大流分析提供了 1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PD、GPY、YES、SYE、GPM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海藻真菌菌株PT2,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T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生长速率有所不同,液体培养基发酵液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较大差别,其中SYE发酵液抽提物活性最强,对KB、Raji和Hela 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7.6μg/cm^3、2.4μg/cm^3和3.3μg/cm^3.采用HPLC法对不同抽提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株的生长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08,(2):8-8
针对连日暴雪成灾,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于2月1日连夜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应对措施。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雪灾严重性的认识,切实提高各地防灾抗灾的意识;二是按照省厅及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和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至各县区局,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少泉  吕庆书 《地震》1993,(5):47-61
首都减灾圈,系首都减轻自然灾害预测防治圈。199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圈自然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研讨会》。本文根据这次会议所提供的材料,在从整体上实现减灾的思想指导下,就首都减灾圈的“成灾背景”、“首都减灾圈的组成”、“首都减灾圈的灾害预测与防治状况”、“首都减灾圈的灾害关联性分析”、“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实效预估”和“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对策与实施”等六个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供制定首都圈减灾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地球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vements on science in 20th century is the new recognition on the Earth:the Earth,out of the other planets, exhibits very peculiar features because it has an extremely complex and active periphery part (surfacial layers). This periphery part is an open system sustained by inputting solar energe , which is captured , transfered and stored by life. Through the system , cyclings of matters and energe flow are driven and regulated by life activities. This system is self-equilibrated,self-controlled and far away from astrophysical and thermodynamic equilibria mainly because of life and life activities.
Development of human calture influences increasingly on流Earth's periphery system , at last , the natural biosphere that has existed for 3 billion years on the Earth's surface will inavoidably be replaced by so called "noosphere",which is man一reconstructed,man-controlled and unstable system. Thus the fate of the Earth,to a great extent,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direction of human caltur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9.
Desert winds aerosolize several billion tons of soil-derived dust each year, including concentrated seasonal pulses from Africa and Asia. Huge dust events create an atmospheric bridge over continents and oceans, and eject a large pulse of soil-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se dust events might therefore have a role in expanding the biogeographical range of some microorganisms by facilitating rare long-distance dispersal event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African dust events and determine if they pose a risk to humans or downwind ecosystems.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vacuum filtration in a source region (Mali, West Africa) during dust events and plated on R2A media to culture microorganisms. These organism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in similar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Caribbean during Saharan/Sahelian dust events. A high-volume liquid impinger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Barbados, collecting aerosol samples during African dust events. Over 100 bacteria and fungi (19 genera of bacteria and three genera of fungi)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from source region dust events.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对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