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银(铅)-锌矿开发史料与找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步高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02,21(3):298-303
云南是银铅锌矿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史料丰富。本文从史料的角度,阐述了与云南古代有关银(铅)-锌矿的开发概况,基本特点以及如何保护,继承这份丰富的历史遗产,进而对目前有关史料的研究和古代采矿遗址清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找矿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3.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古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古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该区古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其中气候变化是古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河流变迁是古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古湖泊消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陈新 《地震学刊》1997,(4):30-33
随着历史地震研究的深入和史料的不断发现表明,前人将1624年地震的震中定在扬州似有商榷之处。依据史料提供的地震宏观记述,1624年地震的震级可能超过6级。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外兴安岭以及石勒喀河以东、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中外史料文献证明,我国各族人民早就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了。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代,黑龙江各族人民就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密切交往。公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立行政机构。唐以最大的部落设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其他各部为州,受都督府统属。十二世纪初,居住在  相似文献   
6.
程裕淇主编《中国地层典》记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5,40(1):145-152
文章列数了《中国地层典》5个方面的重要失误:不是中国地层名称全览性的工具书,急于采用处于争议中的术语,大量地层单位名称的出处因考证不到位而形成张冠李戴,采用的历史优先律不是国际共识,在编撰过程中建立新名称。文章用选出的泰山杂岩、滹沱系、秦岭片岩和仑山石灰岩4个名称为例说明《中国地层典》对其出处的考证不到位,进而论证《中国地层典》的诸多解释可信度低。文章严肃地指出“历史优先律”给中国地层学造成的不良后果:它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 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837年地震中遭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今岷县堡子乡武旗及临潭县陈旗一带(当时的洮州厅以东约15 km)。 由此确定1837年甘肃岷县地震极震区位于甘肃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 极震区烈度为Ⅷ度, 震中位于北纬34.7°, 东经103.9°, 误差在10 km以内。 该地区构造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 其中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 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 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 综合分析认为, 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的前缘分支断裂是甘肃岷县1837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8.
9.
1985年在甘肃文县屯寨乡洋汤寨的天池庙的大樑上发现了一条新的关于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地震的新的历史记载。该记载表明武都8级地震在这里的地震烈度至少达到了Ⅹ度。  相似文献   
10.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2,21(1):100-105
云南属于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开发历史悠入,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至今已有3000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资料,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发展,但由于云南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不乏存在找矿盲区,因此,在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勘查找矿的同时,“以史为证,以史为鉴”,挖掘历史记载中有用的矿业信息,仍不失为发展矿业,特别是发展地方矿业的途径。本刊将陆续发表薛步高多年来搜集,积累,考证的找矿史料,以期以新一代矿业开发提供信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