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河口区最高、东侧水道最低、西海域和同安湾介于两者之间,底层水a(355)的分布与表层基本相似,表明陆源河流输入是厦门湾CDOM的主要来源;a(355)的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主要受水文和生物因素控制。厦门湾表层水CDOM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介于0.014—0.018nm-1,但河口低盐度区S值较小,反映陆源腐殖质的影响。a(355)在河口混合中呈保守行为,表明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CDOM的吸收系数a(355)与其荧光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相关关系,指示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方法来研究CDOM的分布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太湖秋季光学活性物质空间分布及其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秋季在太湖进行的一次大范围水体吸收系数、散射系数、辐照度比等生物光学特性及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秋季太湖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生物光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内陆浅水湖泊非色素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半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3.
电磁波CT技术在探测堤坝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对流溪何竹料段大堤和丰顺县虎局水库大坝渗水通道进行了探测研究,由于电磁波的吸收系数和地层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电磁波CT是通过能量的变化观测反演吸收系数的分布,进而推测地下构造的分布,利用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层析物理量,在钻孔中进行透射观测,以优于0.5m的分辨率清楚地揭示了测区内渗水层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体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水体光学特性是进行湖泊水体光学及水体光学遥感研究的基础。计算了太湖冬、夏季水体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并在分析水体吸收特性的基础上对水体的光学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冬季太湖水体的光学类型属PY型(悬浮粒和黄质共同作用型),即水体的吸收特性受悬浮质和黄质的共同作用,而夏季则属CPY型(浮游藻类、悬浮粒和黄质共同作用型),即水体的吸收特性受悬浮质、黄质和浮游藻类三者的共同作用;不论冬季还是夏季,非色素悬浮粒是影响太湖水体散射特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岩矿石吸收系数是钻孔电磁波法解决地质问题的重要的物性参数。岩矿石有无吸收系数的差异,是开展钻孔电磁波法能否奏效的前提.了解岩矿石的吸收系数可对钻孔电磁波法的透距和分辨力作出估计,并可为钻孔电磁波的反演解释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不但给出了岩矿石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也给出了室内岩矿石标本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和野外实测岩矿石吸收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闾阳-海城-东沟剖面深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国内外有关深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方法,结合现有原始资料的实际条件,对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某些地段的主要波组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与研究。在频谱分析,速度振幅的计算与相对理论振幅的对比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信息。为进一步合理解释深地震测深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理想晶体(包括蓝宝石)的颜色与占据其晶格的微量过渡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有直接的关系。玄武岩产状的蓝宝石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是蓝宝石致色的直接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每种微量元素均对可见光的特定波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Fe^3 ,Si^4 是使蓝宝石呈现蓝色的主要离子,Cr^3 离子可使蓝宝石呈橙和绿色,Mn^4 离子可使蓝宝石呈黄色,Co^2 离子也可使蓝宝石呈蓝色。本文还做出了蓝宝石中每种微量元素对可见光的特征吸收图即波长-吸收系数图,与分子轨道理论值吻合,把蓝宝石中各离子对可见光的吸收位置和相对吸收强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对航放异常矩形反演使用的理论Z量板进行了水泥板模型验证,解决了在航放实测条件下难以验证以及如何消除验证模型对γ射线的等效空气吸收系数与空气本身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的影响等问题。验证结果表明,该量板是正确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9.
被动微波遥感中大尺度像元内植被种类多种多样并且分布不均匀,较低频率下像元尺度内的植被影响可以根据单个散射体的散射与衰减特性获得。本文讨论了任意朝向的各类植被散射体的计算问题。其中叶片和针叶的散射采用了一般化Rayleigh-Gans计算;杆的散射采用了无限长近似理论。关于各类散射体的衰减,本文比较了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与前向散射定理的结果,并对前向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20日在五里湖南岸生态示范工程区共布设9个采样点进行水下光场的测定,并采集水样分析悬浮物、叶绿素a、DOC浓度和各组分吸收系数。结果表明,3类主要光衰减物质总悬浮物、叶绿素a和DOC的浓度分别为5.1~38.7 mg/L、25.5~86.4μg/L和7.43~8.74 mg/L;生态示范工程能明显降低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Ⅱ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53.4%、33.0%,而Ⅲ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77.4%、65.0%。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在1.81~4.93 m-1间变化,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93~2.54 m,Ⅱ、Ⅲ类区相对Ⅰ类区PAR衰减系数分别降低了42.2%、52.8%,对应的真光层深度则分别增加了73%、112%。ag(440)、ad(440)、aph(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9~1.31 m-1、0.41~2.22 m-1、0.73~2.12 m-1。纯水对总吸收的贡献均在15%以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8.16%~40.28%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4.40%~37.88%间变化,浮游藻类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基本上是各组分贡献率中最高的,在31.05%~45.28%间变化。对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透明度等表观光学参数与主要水色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有机颗粒物对生态示范区内的水体光学性质影响最大,而围隔外围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对光的衰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