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塌陷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深圳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开挖中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及由此引起的地表塌陷是地铁安全施工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对施工安全、进度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深圳地铁Ⅰ期工程土建施工中全线部分暗挖标段出现的工作面失稳、地表塌陷工程实践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特别着重对连续2次出现地表塌陷的3A标暗挖隧道研究,从隧道上覆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地层变形监测分析及施工工艺原因3方面阐述了地表塌陷的原因。明确提出剪切破坏线和失水空洞区的概念,确定出引发地表塌陷的主导因素为施工工艺原因。建议针对该类地层条件,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适当调整预加固参数.加强隧道结构和地表的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人员做到准确了解施工现场动态,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参数,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分析结果对深圳地铁Ⅱ期工程施工及类似地层条件地下工程施工提供科学预测、预防地表塌陷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达到地铁隧道施工中经济效益与安全施工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谢承迪 《甘肃地质》1994,3(2):73-82
基于对失饱和带毛管与潜水流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以“失水带迟后反应”模式计算延迟给水下的定降深流动①的成因方法。它能自然地解释水位、水头的Walton三阶段演变规律,且拟合实测资料,具较强实用性。现行的纽曼代表性模型未能考虑延迟给水作用,因而其水位计算结果与实测线型相反.博尔顿法是经验性的,未予揭示该现象成因。本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文后图示了各参变量对水头时空分布的影响。验算表明,将本法用于潜水出流试验推求含水层参数,可获更佳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孔隙与大孔隙率矿石的石蜡法体重测定中的修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伽玛测井解释含量确定铀矿储量时,矿石体重应该是天然状态下的体重,当矿心孔隙度较大而有部分失水,并存在表面大孔隙时,封蜡法所测得的体重系统偏小。对此,本文改进了测定方法,提出了修正方案,并以某矿床为例分析了产生表面孔隙的原因及修正后的具体结果。  相似文献   
4.
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优良的性能:抑制性,失水造壁性和润滑防塌性,并介绍了该泥浆在HK-15井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6年秋季,对江西18种常见树种的枝、叶每天进行失水率和含水率的测定,建立了失水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树种间、枝和叶间含水率和失水率的差异,研究了失水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得出了不同树种的枝条失水率稳定在11 d,树叶稳定在8 d。综合含水率和失水率2个指标,认为木荷、马尾松、珊瑚树、鹅掌楸、油茶是较好的防火树种。  相似文献   
6.
PA—6型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几种常用高聚物的改性和性能评价与对比,提出了抗温性较强的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腈为基本聚合物,配以几种高温降失水剂,稀释剂进行本体聚合的合成工艺,具有聚合能量大,反应速度快,流程简便易推广的特点。还进一步探讨了PA-6型降失水剂的降失水机理。  相似文献   
7.
固井质量对干热岩后期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山西大同盆地干热岩勘查井GR1井温度高、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研究勘查区地质特征,提出了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开发思路。研究表明:干热岩高温固井水泥浆水胶比控制为0.45,优选添加剂高温降失水剂CG82L、高温缓凝剂H40L、高温稳定剂CF40L、消泡剂GX-1、硅粉及HV-PAC,形成一套适用于山西干热岩井的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在GR1井成功应用,现场固井质量良好,研究成果为今后同类型高温固井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工程钻进过程中钻井泥浆在井液压力作用下通过孔壁泥皮失水是导致水敏性地层失稳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了解井液失水规律,本文通过改变井液的压力差,对不同井液压力作用下钻井液漏水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差内,失水量随井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 在相同井液压力下,失水的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值,失水速率的稳定值与井液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同井液压力下,随钻井液压力的增大,前期失水量所占的比重增加; 形成泥皮的质量随着井液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标准失水量随形成泥饼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研究成果为钻井泥浆的失水特征评价、失水量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地区压实红黏土收缩开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黏土在工程应用中易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甚至开裂现象,从而诱发产生诸多工程问题。在工程应用中掌握红黏土的收缩与开裂性能,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击实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红黏土在不同击实次数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阐释了压实红黏土裂缝形态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最佳含水率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特征;红黏土失水率曲线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干燥初期,试样水分迅速蒸发呈线性变化,随着干燥时间的延续水分蒸发量逐渐减少,失水率曲线趋于稳定;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试样收缩率增大,收缩指标(径向线缩率、轴向线缩率以及体积收缩率)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红黏土收缩几何因子小于3,表明其轴向收缩大于径向收缩,红黏土收缩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红黏土的裂缝特征参数(平均裂缝宽度、裂缝总长度、裂隙率)也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试样击实次数的增加破坏了土体的黏粒结构,导致土体对结合水最大吸附能力减弱,降低了土体的持水能力,从而使土体的失水率、收缩率以及裂隙率增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增加击实次数以期改善红黏土的收缩与抗裂性是低效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沉积物的干燥过程及方式对其磁学性质的影响,选取含水率高的南海沉积物样品,对其中685个样品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晾干,并每间隔40 d测量1次低频磁化率(κlf)、高频磁化率(κhf)、饱和等温剩磁(SIRM)、S-300和频率磁化率系数(κfd),共测量5次;对另外60个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并在干燥前后测量相同的磁学参数。结果表明:1)自然晾干过程中,除少数异常点(约7%)外,大多数样品的κlf和κhf呈减小趋势,少数样品呈增大趋势,S-300和κfd均呈减小趋势,SIRM先减后增,整体上呈增大趋势;2)冷冻干燥过程中,样品的κlf、κhf、S-300和κfd呈增大趋势,SIRM呈减小趋势;3)2种干燥方法均不影响κlf、κhf、SIRM和S-300的剖面变化趋势,但对κfd的影响较大,这在磁学指标的古环境研究中具有关键的指示意义。磁学参数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失水过程发生的微弱氧化作用、失水导致水的抗磁性“负贡献”降低、细粒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在湿润状态下转变成顺磁性和不完全反铁磁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建议对同一批次的样品采取相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