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地质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桩基领域,随着基础设施建筑对桩基础承载能力和桩孔垂直度的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常规桩基成孔监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在钻探领域,随着深井、超深井、科学钻探井及水平井的成井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层因素、工艺技术等导致的实际钻孔轨迹偏离设计轨迹的井斜问题愈发突出,井斜的监控变得越来越严格,现有仪器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钻孔轨迹测量的高精度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梳理了随钻测斜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地质岩心钻探、旋挖桩孔施工工艺特点,提出实现绳索取心钻探钻孔轨迹和大直径长钻孔灌注桩孔垂直度高精度实时监测的方案,这一思路的推广将对指导施工操作、保证钻孔/桩孔的整体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初级定向钻孔孔身剖面形状多为J 型,主要用地层促斜规律进行人工控斜,辅以人工定向造斜,达到施工目的。此外,还有直线型斜孔,S 型、多分枝定向和水平井等。这类钻孔地质(工程)设计要求中靶精度高,有的钻孔轴线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受到约束,必须以人工定向造斜为主,同时利用地层促斜规律进行人工控斜,并需采取相应的钻进工艺等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施工目的。因此钻孔孔身剖面的设计要经过选型和精确计算,采用专门的造斜机具、定向测斜仪、控斜钻具及其独特的钻进方法。目前,我国在设计施工水平井、全方位多分枝孔、丛式S 形定向注浆孔等方面已垮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4.
在定向钻孔施工中,结合地层促斜规律进行跟踪设计,控制钻头运行轨迹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在具层理的二叠系地层中定向钻进,当钻孔定向弯曲方向相逆于岩层倾向(α=65°~80°),常规稳斜孔段自然弯曲表现为增斜;当钻孔定向弯曲方向相顺于岩层倾向(α=45°~65°),常规稳斜孔段自然弯曲表现为降斜,其顶角变化率均为1°~3°/100m。同时,钻孔方位也发生漂移,其方位漂移率为10°~30°/100m。因此在调整增斜孔段的终点方位和顶角时,要为稳斜孔段预留提前量。在定向造斜时,造斜钻具的工作角(β)决定着钻孔轴线的空间位置变化,理论计算的β值经过修正后才能作为造斜器在孔内的装置工作角(ω_0)。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讨论了非开挖定(导)向钻进施工中,进行定(导)向钻孔身轨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欢坨煤矿2号井运用受控定向钻进技术钻成孔深750m 的丛式S形定向注浆钻孔,实现了井筒深0~420m 凿井与深420~750m 地面预注浆堵水平行作业。S 形钻孔孔身轨迹包括垂直孔段,造斜孔段(含增斜、稳钭、降斜),直孔段,直斜孔段。钻孔孔身轨迹的设计包括:(1)S 形孔型施工可行性的判定式与计算;(2)平面弯曲S 形孔身轨迹的设计计算;(3)空间弯曲S 形孔身轨迹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误差小于0.5‰;6个钻孔偏离靶点的精度达到6‰。钻孔的造斜强度、造斜长度以及钻孔顶角和方位等参数接近设计计算值。  相似文献   
8.
田彦强 《探矿工程》2021,48(S1):211-215
近些年来,在矿井事故应急救援中,钻探垂直救援井是重要手段之一。当矿井事故发生后,人员被困井下,地面救护人员无法通过井巷进行快速救援的情况下,在被困井下人员生命尚存的“黄金救援”时限内,运用先进的钻探工程技术方法,可安全、快速、精准地打通地面直通井下巷道的钻孔,从而达到维持生命、营救井下被困人员的预期目的。本文根据宁东煤田羊场湾煤矿地质条件,进行矿山钻探垂直应急救援小口径钻孔孔身结构设计、钻井方法选择、钻具结构设计、钻井液设计及钻井参数设计等快速钻井技术研究,旨在为宁夏矿山钻探垂直救援孔提供支持,促进矿山事故救援成功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蒋国盛  汤凤林 《地球科学》1994,19(2):251-256
在对定向分枝孔孔身剖面和施工控制技术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用BASIC语言程序结构化设计法,即用模块化语言设计BASIC程序,编制了定向分枝孔孔身设计和控制技术软件包,该软件包可以实现14种S型孔身剖面和3种L型孔身剖面的优化设计,较好地进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0.
“受控定向钻探孔身轨迹设计新方法与控制工艺”(见《探矿工程》1990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方法”)一文中所列公式(6)、(13),求稳斜段长L_2及造斜段方位角增量△α.经分析、比较,本人认为“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